骨灰盒要挑粉色的,寿衣当OOTD?年轻人的生死观究竟是什么
一代人正在重建自己的生死观北京一女子路口烧纸致9辆车被烧,警方:刑拘
“清明到了,记得回家看看”丨回乡偶书
这几天,村子里的热闹一点不亚于春节,很多过春节没回来的人都回来了。路上的行人或步履匆匆,或神色凝重,他们应该都和我一样,心中装着对祖先的思念和对故乡的眷恋。- 01:30
山西林木绿化率第一县推广无火祭祀
山西林木绿化率第一县推行“无火上坟”,全省森林火灾“四连降”
完全堵住行不通,镇里又想出了调和的办法,建议村民们先在家里焚烧纸钱,再把灰烬带上山完成仪式。既算保留习俗,也防止了火灾隐患。镇政府还会在清明节购买菊花,在检查站分发给村民,村民们的纸钱、塑料花被替换。 山西省森林火灾发生起数连年下降,2019年是35起,2020年下降到17起,2021年是8起,到2022、2023年,每年只有3起。- 01:6
新冠“乙类乙管”后首个清明节,广州入园祭扫群众达50.10万人次
随着疫情防控政策的调整,市民来到现场祭扫的意愿更强、人员流动高峰更大。 银河公墓雨纷纷:广州市民现场祭扫先人,市民政局举行清明祭奠英烈活动
清明从节气到节日:吞噬了寒食上巳,唐宋时成中国首个黄金周
到了宋代,寒食清明还是连放七天,上巳节几乎已完全消化。宋朝人过清明节,就是一边扫墓一边春游,会带着美酒小菜,遇到好的景致就席地而坐开始宴饮。《东京梦华录》这样描述当时的情景:“四野如市,往往就芳树之下,或园圃之间,罗列杯盘,互相劝酬。”幽微而绵延:烧纸礼俗在现代社会中的存续
“传统的农耕时代延续下来的仪式,也在不断给人的情感反哺和充电,让人感觉自己所生活的网络中有自己的位置,可以寻求慰藉和帮助,可以给个体一种支撑。人仍然希望能向更大的外部世界寻求一种冥冥中的力量” (本文首发于南方人物周刊)卢作孚:一座城和一条江的记忆
卢作孚的长眠之地,就位于嘉陵江畔的一匹小山上。在他和夫人的合葬墓背后,棕榈树与七里香掩映着一方大理石照壁,上面是卢作孚手书的一句话——那也是他毕生为之奋斗的理想:愿人人皆为园艺家,将世界造成花园一样。 卢作孚生于1893年4月14日,正值清明节之际,谨以此文纪念卢作孚诞辰130周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