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十亿网民该如何规范说话:学者众议国家整治网络黑话烂梗
2020年社会关注的“杀妻分尸”案,网上很快出现了“化粪池警告”“绞肉机警告”这类恶俗的烂梗。传达不良价值观往往具有“审丑”倾向,使用者习惯后审美也会降级。 随着网民扩大和市场下沉,网络语言的社会批判或舆论监督的色彩减弱,反之,恶搞戏谑、博眼球、为了新奇而新奇的情况越来越多,趋向于游戏化、戏谑化和低俗化。 语言发展是一个披沙拣金的过程,一些好的语言表达会保留下来,一些坏的语言表达会消失于历史长河之中,比如“点赞”“粉丝”“雷”已经被收入《现代汉语词典》。 -
01:17
颜歌:方言已变成我的一个写作语言
它首先就不可能不是方言,就是因为它就是一个发生在这样一个地方的一个叙事,然后这样的一个人。那么这些人,他就是说四川话的人。所以就是这个是一个故事本来的机理,就是必然发生的一个方式。 然后我觉得从《我们家》到《平乐县志》这个变化,是我感觉《平乐县志》里面,我其实是往后退了一步,我的这个方言可能它不是那么方的方言。我感觉我是在找一种方言和古典古汉语,就古典叙事之间的一个位置。比如说,按三言二拍里面这些,它也是很方言的。就这种很多我们感觉这种古典式的叙事,古典的这种古典白话的这种叙事方式,它其实也是有很多方言在里面的,它其实也是一个混杂的方言的方式。 那么我的故事里面的那些人就是他们,必须要是他们说话的腔调是这样子的。所以我不得不让他们用这个腔调来说话,否则就不是一个我所理解的一种真实或者是有机的对生活的还原。所以我觉得这个就是从自然的角度,从素材反过来推定这个形式的话,你会觉得这个必须得是这个形式。这可能是就是变成了一个我的写作语言。 -
北周武帝宇文邕的基因检测被公布:谈谈鲜卑的血缘与语言
根据对契丹文的破译,契丹语是蒙古语的近亲,但并非蒙古语的直系祖先,而是兄弟支系。换句话说,契丹语是蒙古语的叔伯而非父亲,如此鲜卑语应该就是蒙古语的叔祖而非爷爷。汉文古籍记载鲜卑、契丹、蒙古都出自东胡,又与现代语言学和基因检测相符。史载匈奴和东胡世仇,语言不通,而基因也证明匈奴人并非现代蒙古人的直系祖先。 “阿瓦尔”一词的释义,也正是通过比对蒙古语复原出来的。历史上的鲜卑人名,如今很多也得到了破译:比如拓跋其实是“地主”的意思,且“拓”还是借自汉语“土”;宇文就是“草”;慕容就是“钝、秃子”,和成吉思汗部下“木华黎”是同源词。 -
离了“然后”不会说话:好好说话,从娃娃抓起
其实不是汉语词汇匮乏,而是从小到大,不管是家长还是学校,对孩子缺乏这方面的培养和引导。孩子从小被要求好好写字,好好做题,唯独好好说话这项技能被忽略了。 -
黄仕忠 | 教我们古汉语的老师:忆张金泉、黄金贵老师
我读博士时到了广州,在离开杭大后,反而更能感受到母校古汉语学科的深厚基础和传承力量。因为我在大学时就知道的古汉语“常识”,别的大学毕业的同学就没怎么听说过,这让我意识到母校的厉害,才知道要珍惜。 -
韩东的2023年度好书
用现代汉语写出了在最好的翻译小说中才能焕发出的纯粹以及现代小说的质地。 -
普通话是满式汉语吗?
现代基因检测发现,通古斯语人群(如赫哲、锡伯、鄂温克、鄂伦春等)在基因上较为一致,但满族是个例外——满族与其他通古斯人群血统差异明显,反而和汉族基本没有区别。有分子人类学机构检测了2938个满族人,发现仅有约3%通古斯血统,甚至低于其南方汉族血统(6.57%)。 -
为什么说把“戛纳”的“戛”读为ɡā是错上加错?
《现代汉语词典》不应该为“戛”字新增错误的读音。 -
为什么汉语中的“咱们”,在日语里找不到贴切的对应词?
近代以来的脱亚入欧风潮,让很多日本人从羡慕和魂汉才转为崇仰和魂洋才。西风劲吹,两国渐行渐远,加之历史上的渐变,中日在文化上的差异也表现得很明显。 -
郑子宁谈上古汉语:秦汉的人说话是什么口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