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背取“土”:太空版“权利的游戏”?
“嫦娥七号计划于2026年发射,主要任务是探测月球南极的水资源,为未来建立科研工作站做更详细的调查。而嫦娥八号将为建立科研站进行更多工程方面的验证性工作。”2030年前中国航天员将登陆月球,2035年在月球南极建成国际月球科研站基本型。 “探月是整个人类的科学探索,本应重在合作。”但美国的“敌意”仍然只增不减。里夫金:地球不该叫“地球”而应叫“水星球”
一会干旱,一会洪水,到底是水用完了,还是水太多了?事实上,气候变暖下,淡水资源并未消耗殆尽,而是整个水圈的水循环正在发生巨变,我在书中用“水圈再野化”的概念来形容。水的失控证明水圈正在解放自己。 人类要重新适应水圈,而不是继续强迫水圈适应人类。如果亚洲的水不受控制,将极大冲击社会和人心
雨、河、岸、海与亚洲历史的塑造 (本文首发于南方人物周刊)保护生物多样性,270部政策法律文件还需如此改进
梳理270部政策法律文件发现,条目相对集中在栖息地保护恢复、污染防治、淡水资源开采、物种保护等因素上。野生动植物采捕、气候变化这两个因素得到的文本关注相对较弱。- 10:45
生态环境部水司司长张波谈治水新思路
随着水环境指标的好转,我国治水思路正在发生变化。生态环境部总工程师、水生态环境司司长张波在接受南方周末记者专访时表示,新时期水生态环境保护可以概括为“一个转变,三篇文章”,即由水污染防治为主向水资源、水生态、水环境等流域要素系统治理、统筹推进转变,同时鼓励地方在关键领域和关键环节实现突破,做好面源污染防治、水生态考核、生态用水保障三篇文章。 专访生态环境部水司司长张波:统筹水资源水生态水环境,推进美丽河湖建设
从国际比较看,我国水环境理化指标已与中等发达国家相当。但水生态环境保护还有不少明显短板,不平衡不协调的问题依然突出。 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按照“三水统筹”的思路,力争在“有河有水”“有鱼有草”“人水和谐”上实现突破。鼓励有条件的地方先行先试,力争在关键领域和关键环节实现突破。 水污染物排放标准制修订要做到既坚守底线,又考虑行业发展实际,合理设置过渡期,发挥标准引导和倒逼作用,努力实现保护与发展双赢。 (本文首发于2022年10月20日《南方周末》)南方农业拉响大旱警报:水库池塘将干涸,灌溉系统待更新
目前四川受灾较严重的是夏玉米和夏大豆。干旱会导致大豆减少授粉,高温则会令大豆分枝数减少,从而荚数减少,进而影响收成。 正常水文条件下,南方降水较北方充沛,河道纵横,灌溉管网系统不如北方地区健全。南方省份灌溉管道化率(采用管道输水的面积/灌溉面积)明显低于北方缺水地区,也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调水灌溉、抢种抢收等都是短期措施。长期而言,需要加强从水库到池塘的蓄水设施的建设;通过科技手段提高作物抗旱、耐涝和抗病虫害能力等;高度重视水资源的调配优化布局;建立起一套完善的农业技术支持服务体系。“碳”路可持续丨国轩高科潘旺:谋求锂电池全产业链可持续
零碳革命之下,动力电池行业勃发生机,电池供应商不能只顾眼前“六便士”,还需通过产业链全生命周期减排来贡献“双碳”目标,努力降低电池生产制造过程金属开采、水资源利用、材料使用等环境影响,系统应对气候变化、保护生态环境。汕头潮南人的2021节水日常
从前洗完菜就倒掉的水,现在用水桶收集起来拖地、洗抹布。水如果不脏就都存起来,至少能冲厕所。“要降低成本,现在每月的用水大概是往常的1/3。” 家里所有的水龙头都装上了“增压神器”,出水口变得很细,既能增压,也能节水,一举两得。家里抽水马桶的水阀已经关闭很久了。“夏天洗澡多的时候,我们洗澡都站在盆里,接下来的水,也可以冲厕所。” 广东省水利厅回复南方周末记者,粤东水资源优化配置工程是“重大民生工程”。工程建成后,多年平均供水量约8亿立方米,将提高汕头、潮州、揭阳、汕尾部分地区城乡供水量和应急供水能力。一滴水,折射深情关怀的光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