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里夫金:地球不该叫“地球”而应叫“水星球”
一会干旱,一会洪水,到底是水用完了,还是水太多了?事实上,气候变暖下,淡水资源并未消耗殆尽,而是整个水圈的水循环正在发生巨变,我在书中用“水圈再野化”的概念来形容。水的失控证明水圈正在解放自己。 人类要重新适应水圈,而不是继续强迫水圈适应人类。 -
如果亚洲的水不受控制,将极大冲击社会和人心
雨、河、岸、海与亚洲历史的塑造 (本文首发于南方人物周刊) -
保护生物多样性,270部政策法律文件还需如此改进
梳理270部政策法律文件发现,条目相对集中在栖息地保护恢复、污染防治、淡水资源开采、物种保护等因素上。野生动植物采捕、气候变化这两个因素得到的文本关注相对较弱。 -
10:45
生态环境部水司司长张波谈治水新思路
随着水环境指标的好转,我国治水思路正在发生变化。生态环境部总工程师、水生态环境司司长张波在接受南方周末记者专访时表示,新时期水生态环境保护可以概括为“一个转变,三篇文章”,即由水污染防治为主向水资源、水生态、水环境等流域要素系统治理、统筹推进转变,同时鼓励地方在关键领域和关键环节实现突破,做好面源污染防治、水生态考核、生态用水保障三篇文章。 -
专访生态环境部水司司长张波:统筹水资源水生态水环境,推进美丽河湖建设
从国际比较看,我国水环境理化指标已与中等发达国家相当。但水生态环境保护还有不少明显短板,不平衡不协调的问题依然突出。 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按照“三水统筹”的思路,力争在“有河有水”“有鱼有草”“人水和谐”上实现突破。鼓励有条件的地方先行先试,力争在关键领域和关键环节实现突破。 水污染物排放标准制修订要做到既坚守底线,又考虑行业发展实际,合理设置过渡期,发挥标准引导和倒逼作用,努力实现保护与发展双赢。 (本文首发于2022年10月20日《南方周末》) -
南方农业拉响大旱警报:水库池塘将干涸,灌溉系统待更新
目前四川受灾较严重的是夏玉米和夏大豆。干旱会导致大豆减少授粉,高温则会令大豆分枝数减少,从而荚数减少,进而影响收成。 正常水文条件下,南方降水较北方充沛,河道纵横,灌溉管网系统不如北方地区健全。南方省份灌溉管道化率(采用管道输水的面积/灌溉面积)明显低于北方缺水地区,也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调水灌溉、抢种抢收等都是短期措施。长期而言,需要加强从水库到池塘的蓄水设施的建设;通过科技手段提高作物抗旱、耐涝和抗病虫害能力等;高度重视水资源的调配优化布局;建立起一套完善的农业技术支持服务体系。 -
“碳”路可持续丨国轩高科潘旺:谋求锂电池全产业链可持续
零碳革命之下,动力电池行业勃发生机,电池供应商不能只顾眼前“六便士”,还需通过产业链全生命周期减排来贡献“双碳”目标,努力降低电池生产制造过程金属开采、水资源利用、材料使用等环境影响,系统应对气候变化、保护生态环境。 -
汕头潮南人的2021节水日常
从前洗完菜就倒掉的水,现在用水桶收集起来拖地、洗抹布。水如果不脏就都存起来,至少能冲厕所。“要降低成本,现在每月的用水大概是往常的1/3。” 家里所有的水龙头都装上了“增压神器”,出水口变得很细,既能增压,也能节水,一举两得。家里抽水马桶的水阀已经关闭很久了。“夏天洗澡多的时候,我们洗澡都站在盆里,接下来的水,也可以冲厕所。” 广东省水利厅回复南方周末记者,粤东水资源优化配置工程是“重大民生工程”。工程建成后,多年平均供水量约8亿立方米,将提高汕头、潮州、揭阳、汕尾部分地区城乡供水量和应急供水能力。 -
一滴水,折射深情关怀的光辉
-
应对“多头管理”,长江保护法草案首次提交
12月23日,长江保护法草案首次提交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五次会议审议。草案提出建立健全长江流域统一的国土空间规划制度,统领长江流域水资源利用、水污染防治、岸线使用、航运发展等方面的空间利用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