炒作“4岁儿童走失”相关谣言12人被起诉 揭开网络水军的造谣套路
AI造谣乱象调查:批量生成成本低,博流量当“水军”赚收益
网暴可能涉及哪五种罪名?组织“水军”从重处罚
和网络暴力相关的罪名有诽谤罪、侮辱罪、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非法利用信息网络罪、拒不履行信息网络安全管理义务罪。 近年来,涉及侮辱、诽谤刑事案件数量明显增长,但有罪判决比例很低。2022年,全国法院审结的587件诽谤刑事案件中,不予受理的有271件,占46%,作出判决的只有79件,占比不足14%,其中有罪判决只有43人。卖惨打造“大凉山人设”卖假货,水军团伙落网
企业公关应走正道,别搞信息污染损害公众知情权丨快评
这些“公关”手段,本质上是通过“污染”信息源,人为控制信息的呈现。无论是“压制负面信息”,还是“增加正面信息”,都会严重影响真实信息的呈现,损害公众的知情权,影响公众对事实的全面认知。早在2013年司法解释就明确,有偿删除信息或者有偿发布虚假信息,都属非法经营行为,情节严重则构成犯罪。一个水军团伙刷量获利三千万:警惕网络黑灰产制造虚假舆论丨快评
在一些电商平台上,社交平台的转发、评论、点赞等“服务”都明码标价,一块钱可以买100个粉丝,或者100个赞,甚至还有专门的“骂人策划团队”,普通人只要花钱,也能找到水军帮忙。在很多热点事件中,不少当事人指控甚至爆料对方有雇有水军的行为。这样的行为,干扰真实舆论呈现,制造虚假舆论,以扭曲大众认知,甚至可能影响司法进程与政府决策,性质更加恶劣。水军洗地、网络诈骗,你真的安全吗?
网络水军“进化”史:“被害人基本不知道被谁侵害”
早期的网络水军犯罪集中于北京,央媒网站、互联网门户网站与论坛的工作人员是他们运作的对象。进入流量经济时代,水军分布在全国各地,有时仅靠批量发帖便可获利。 网络水军在不断“进化”,法律规制也“与时俱进”:所涉罪名过去以职务犯罪居多,近年来,构成网络犯罪的判例逐渐披露。 近三年,公安机关依托“净网”系列专项行动,侦办“网络水军”相关案件六百余起,抓获犯罪嫌疑人四千余名。全国政协委员、导演郑晓龙:网络水军伤害文艺创作
2000元买3.5万转评赞,李靓蕾晒出娱乐圈水军价目表
微博11000评论+8000转发+16000赞需要200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