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缅边境,历史细节湮灭在生活褶皱里丨记者手记
历史总是深邃、宏大的,其实,它由无数的毛细血管组成。在回顾李本怡家族的苦难史时,他陈述的是那么具体:哪一年,他出生了;长到几岁,他和父亲去寨子里买化肥,赶了几头牛去;哪一年,他结婚了,婚后买了一辆宗申摩托。 -
餐饮油烟摸家底,空气治理关注“毛细血管”
“在家做饭想防范油烟污染,只戴口罩是不够的,因为口罩只能过滤颗粒物,无法过滤气体。” 建议安装更好的油烟过滤设备。 -
脑机接口重要进展:可从微细血管获得神经信号
美国科学家在脑机接口研究方面取得重要进展,他们研发了一种微型、超柔性的血管内神经探针,可以植入小鼠大脑中直径小于100微米的血管中。 -
澳门往事,藏在老街巷的名字里
恋爱巷不是因为适宜谈恋爱,烂鬼楼也不是因为爱闹鬼,十月初五街更不是因为《十月初五的月光》…… 阶梯、坡路、窄道,在澳门尽情地迷路吧,细密的街巷如毛细血管般纵横连通,流淌着澳门漫长波折的历史与复杂交融的文化,并将过往的一切无声地藏在名字里,等待如我这样的游人,产生好奇、寻找答案,最终遇见一个个精彩的老故事。 (本文首发于2023年7月20日《南方周末》) -
佩戴“假器官”的人:在身上填补树脂,也填补信心
同学异样的眼光还是会让陈乐难过。哪怕到了高中,别人有时还会远远地看着她,然后偷笑,讲一些小话。 虽然不能恢复原本的功能,但经过这些“魔术师”们的手艺,嵌入的“假器官”与寻求填补者本身的肤色、褶皱、毛细血管等细节几乎融为一体。 (本文首发于2023年2月9日《南方周末》) -
一些人的毒药,另一些人的蜜饯
高糖饮食可能通过某种代谢通路影响大脑对葡萄糖的摄取,造成大脑微毛细血管损伤;但格陵兰人却有着不同的代谢糖的方式,使他们可以大量吃糖,却又不会引发肥胖和糖尿病。 -
近30位驻华使节到访“中国扶贫第一村” :减贫要不要学中国?
秘鲁驻华大使路易斯·克萨达发现,相较于“频繁与商人、文化学者打交道”,中联部组织的参访,往往深入中国庞大政治体系的毛细血管。 (本文首发于2020年10月15日《南方周末》) -
夜间经济 如毛细血管
夜间经济,一段时间来成为时髦名词,顾名思义是发生在夜间的经济活动,可促进市民和游客夜间消费,改善城市中心区夜晚空巢的现象。 -
社区里的银行小店
中国的银行们正争相在社区里开出一种金融便利店。这些小店被认为将来会形成金融网络中像“毛细血管”一样的新渠道,但眼下他们大多还只能靠拉存款和卖理财产品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