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30位驻华使节到访“中国扶贫第一村”
秘鲁驻华大使路易斯·克萨达发现,相较于“频繁与商人、文化学者打交道”,中联部组织的参访,往往深入中国庞大政治体系的毛细血管。
(本文首发于2020年10月15日《南方周末》)
发自:福建福州、宁德
责任编辑:钱昊平
整整7分零5秒,古巴驻华大使佩雷拉举着手机,一直未放下。他将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4年前与赤溪村村民连线通话的视频,完整地转录了下来。这位去年刚上任的大使,正努力记录中国扶贫的每一个细节。
2020年10月13日,一阵小雨飘过赤溪村的上空。村民们用白茶、畲族山歌,迎接包括佩雷拉在内的近30位驻华使节。
1984年,一封反映赤溪村下山溪畲族自然村群众贫困状况的“读者来信”被刊登在《人民日报》头版,引起中央关注。全国性扶贫攻坚工作于当年拉开序幕后,这个位于福建宁德磻溪镇东南部的村落,被称为“中国扶贫第一村”。
佩雷拉一行到达后,村党总支书记杜家住专门把外宾请到了保留着上世纪70年代风格的人民会堂里,舞台两侧红幕低垂。“当年附近几个村都有人民公社,现在就我们保留下来,2013年还翻修过。”杜家住的脸上写满自豪。
前一天,佩雷拉还在福州参加了“摆脱贫困与政党的责任”主题研讨会(以下简称“研讨会”),研讨会由中共中央对外联络部和中共福建省委共同举办,线上和线下发言相互配合。
围绕各国如何脱贫、政党间如何合作等议题,来自一百多个国家的约四百位政党代表、驻华使节展开了长达4个小时的讨论,除了到场的近30名驻华使节,其他人员都通过线上出席。
会后,埃及大使穆罕默德·巴德里向中方说出自己的看法:“中国经验是现成的,为何不学?”
这并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网络编辑:刘小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