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遭全球疯抢,“地沟油”变“黄金油”
中国用“地沟油”生产的生物柴油价格更便宜,而欧洲主要用菜籽油作原料。 围绕生物柴油的销售问题曾爆发知名的“石油反垄断第一案”。 抢油大战正在看不见的地方拉开帷幕。 -
口袋审美性与工具性的流变说明了什么?市场选择里面没有阴谋
将整个欧洲和美国先后卷入的世界大战,让千万男性走上战场的同时,也让千万女性涉足了从未介入的工业生产领域。这一变化也让女装出现了改变。女性的上衣逐渐向男性的猎装靠近,采用驳领四兜和两兜设计,同时裙摆变成H形或A形并大幅度收短,加装了一排正开或侧开的纽扣,以便随时将开叉调整至适合工作的高度。因为审美性向工具性的让步,口袋就这样突然而大量地出现在了女装上。 -
汤加火山爆发断想:从历史看,全球变冷、小冰河期才是人类文明的严峻挑战
最近一次的小冰河期始于13世纪,在17世纪达到巅峰,并最终在大约200年前减缓了活动趋势。小冰河期的高潮阶段和中国的明朝重合,甚至有“明朝小冰河期”的说法。而同时期的欧洲也没能幸免,第一次全欧大战、世界大战前身的“三十年战争”如火如荼。 -
“墨子救宋”,靠的不是道德说教,而是“善守御”
近代以来到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前,欧洲列强在全世界扩张:欧洲人之间的战争是一种模式,欧洲人对殖民地人民的战争又是一种模式。前者至少理论上会认为虐待战俘、屠戮平民等行为是不对的,后者却没有这么多的顾忌 (本文首发于2021年9月30日《南方周末》) -
意大利点球大战击败英格兰!时隔53年再夺欧洲杯冠军
-
德国历史学家约翰内斯·布克哈特谈欧洲三十年战争
(本文首发于2021年2月25日《南方周末》) -
市场经济的道德力量来自哪里?
奥地利经济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路德维希·冯·米塞斯(1881—1973)活了92岁,在经济学家中算是很长寿的一个。汪宇先生在为《米塞斯回忆录》所写的“出版弁言”中说,“在乱世,所谓寿多则辱,因此他经历的苦难也更多。”米塞斯在欧洲经历了两次世界大战,算是“乱世”,六十岁上下流亡美国,包括冷战时期,恐怕算不上“乱世”。所以米塞斯由于“寿多”,相对而言,“乱世”对他的影响反而并不很大;他的“受辱”,大约主要是就他始终未被经济学界的主流学派所认可而言的。 -
漫长的“一战”
“一战”给这个世界留下了深刻印记。1914-1918这4年仿佛分隔开了新旧两个时代。对成长于1914年之前的人来说,从1871到1914,欧洲已经几十年没有大战事,当得起“太平年月”这美好的词。然而1914年改变了一切 -
下欧洲记:一战华工的百年沉浮
1917年入春,山东博山县(注:今淄博市博山区)就不怎么下雨了。农民要接连两年忍受蝗灾,庄稼歉收。欧洲人精疲力竭的世界大战远非要紧事,除了日本人借机赶走了胶州半岛的德国人。大家又发现,博山的煤矿不明不白地被东洋军人控制了。 -
欧洲从两次世界大战中吸取的教训
反思是一个非常痛苦和艰难的过程。但是德国谋求和平的明确意愿和赔偿修好的努力对于德国和欧洲的成功发展来说是不可或缺的,因为只有这样才能建立起必要的信任,而信任是和平与睦邻友好关系的基础。——德国驻华大使柯慕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