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实习老师调查学生家庭背景:职业伦理与科研伦理岂可缺失?丨快评
实习教师,可能出于感情或义气而把第三方的调查问卷让学生填写,那首先是滥用临时性的教师权力损害学生与家长权益的问题,突破了职业伦理的边界;其次也会有同样违反科研伦理的问题。至于调查问题中的问题诸如最底层“工作最不体面”充斥了对低收入者的蔑视,反而是最小的问题了。 -
女子便装执法被拒后令司机账号被封:公职人员滥用权力乃是败坏法治丨快评
从该女子到当地运管部门,对网约车司机,想查就查,想封就封,想解就解,查得任性,封得任性,解得任性,这不是关心民瘼、敬畏人民赋予的权力的态度,也有破坏当地营商环境与法治环境的嫌疑。 -
高中生熄灯后上厕所竟“重大违纪”:如此无底线的规训令人发指丨快评
无度规训与滥用权力,既无助于提高成绩,还有害于学生身心健康。家长与社会不应该纵容其大行其道。 -
学术会议口碑每况愈下,要警惕学术权力滥用
不少人积极参与各种会议,更大与更真实的目的在于构建或扩大学术朋友圈,尽量认识一下行业大佬,力争要到大佬的联系方式。 大佬们驾到,但很多情况下,不少人讲的还是老掉牙的东西,不少人仅仅把之前在其他场合讲过的东西改头换面一下。 各类学术期刊的主编、编辑及编委为何那么受欢迎?现行科研考核体制与机制下,刊发论文是最最重要的方面,如何发论文,尤其是如何快速发论文,作者们当然是与众期刊的主编、编辑及编委们攀上关系。 -
辅警私信威胁“开盒”网友:绝不能容忍“内鬼”监守自盗公民个人信息 | 快评
本案最为恶劣也是最值得忧虑的情节,就是其生动展现了滥用权力的危害。所谓“县官不如现管”,越是微小的权力恐怕还越难以约束。本案中的张某甚至一不算公职人员(辅警并非公职人员),二没有现管的权力(并没有查询个人信息的职权),就已经蠢蠢欲动,要以权力仗势欺人。 -
“能用的条文总是这么少”,专家呼吁立法解决网暴治理“九龙治水”
对于网暴的治理,民法典、刑法、行政处罚法等法律法规中均有相关条款能使用,但不同法律的价值取向各有侧重。 看似是平台被施加了义务,实际上是被赋予了权力,“那么平台会不会滥用这种权力,让平台和用户之间本就不均衡的力量更加失衡?” -
69个案例,多个政府部门被立案调查背后:反垄断的硬骨头
自2022年3月开始,市场监管总局在全国范围内开展制止滥用行政权力、排除限制竞争执法的专项行动,2022年6月至2023年1月,公布63起行政性垄断案件。2023年,市场监管总局开展民生领域反垄断执法专项行动,已公布6起行政性垄断案件。 通报的行政性垄断案件主要集中在城管、医疗、教育、建筑等民生领域,这些领域行业监管特征明显,行政机关在管理过程中可以直接进行资源配置。 反经济性垄断主要是技术问题,判断是否实质性妨碍了市场公平竞争,难度并不大。反垄断的硬骨头其实是行政性垄断。 -
临沂大学教师当骑手送外卖:亲身体验之后,我们如何理解平台经济?丨快评
对待顾客对小哥的投诉,平台不问是非曲直,宁屈小哥、不屈顾客,是不对的。小哥与顾客之间为何不能双向给评论?对劣迹斑斑的顾客,平台与小哥完全可以拒绝提供服务。平台“自利性罚款”、对投诉与纠纷“宁屈小哥、不屈顾客”的原则,说到底是平台在滥用自己的权力,对小哥进行服从性规训。 -
掏警官证让交警放行:民众为何对处理结果不满意丨快评
如果公职人员违法不被追究,普通民众一点点错误就揪住不放,权力私相授受、选择性执法会在民众心目中形成“官官相护”的印象,侵蚀权力的公信力。而对于以权谋私的公职人员,一定要严惩不贷,才能有效遏制他们滥用权力的冲动。 -
破解执行困局,过程不能“照方抓药”丨法眼
笔者23年前参与过“中央11号文件”的起草,也因工作缘故接触过强制执行法的起草工作,深知具体制度设计与强制执行法的价值取向的直接关系。 如果把审判活动比作公平正义防线的方案设计和框架搭建,执行工作则可比作这一防线的“建设施工”。 强制执行权属于国家公权力,同样存在违法行权、滥用权力等风险。因此,对强制执行权和执行行为的约束必须伴随权力行使的整个过程。 (本文首发于2022年7月7日《南方周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