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习老师调查学生家庭背景:职业伦理与科研伦理岂可缺失?丨快评
实习教师,可能出于感情或义气而把第三方的调查问卷让学生填写,那首先是滥用临时性的教师权力损害学生与家长权益的问题,突破了职业伦理的边界;其次也会有同样违反科研伦理的问题。至于调查问题中的问题诸如最底层“工作最不体面”充斥了对低收入者的蔑视,反而是最小的问题了。
责任编辑:辛省志
近日,有网友发文举报上海闵行龙茗中学调查问卷“违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疑似调查学生家庭背景阶层,引发关切。此事触发了不少家长的敏感神经。因为此前确实有学校调查学生家庭背景,如父母是什么职业,有什么职务等。
这种调查,最小的问题是侵犯学生家庭的隐私,更大的问题在于:
一则搜集的家庭经济社会地位信息,被学校与老师用来区别对待、不一视同仁对待所有孩子,老师可能会更偏爱社会地位高或在有一官半职者的孩子,在资源与荣誉上向他们倾斜,被优待的孩子产生特权意识与优越感,被慢待的孩子产生不公平感与屈辱感,不利于孩子涵养健壮的心智与价值观;
二则学校与老师开发利用家长,把某些家长的资源或权力给学校或班级“公用”或给老师个人“私用”,这些家长可能担心自己的孩子受到另眼相看而不得不配合,在这种情况下,孩子就成了人质,当然也会出现学校/老师与家长互换资源的情况,这就成了互相勾兑,给孩子示范与传递了不良价值观。
所以,也难怪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校对:吴依兰
欢迎分享、点赞与留言。本作品的版权为南方周末或相关著作权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即为侵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