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专访努斯鲍姆:说“哲学无用”的人都忘了,哲学家曾深度介入公共事务
因常年锻炼而保持姣好身材的努斯鲍姆会身穿亮黄色套装、手拎设计师手袋出现在课堂上,与普通学者朴素低调的风格截然不同。 “我不认为任何严肃的哲学家会认为情感是一个女性话题,如果他们说出这样的话,只能说明他们对这个领域一无所知。我不会去回应无知的人。我之所以从事我所做的研究,是因为我认为它是真实且重要的,不论它是否流行。” -
“西方伪史论”网络泛滥:反智者的赛博狂欢
按照西方伪史论的逻辑,西方文明不需要经历正常文明形态漫长而曲折的演化过程,而是以无知的蠕蠕状态碌碌无为历经千年之后,在距今三四百年的时候突然经人点化,然后迅速爆发式崛起,短时间内控制了世界的主导权。然后有组织地、系统性地伪造了古埃及、古希腊、古罗马等古代文明的文献、文物和历史遗迹,以掩盖自己“文明强盗”和“科技暴发户”的本质。 -
老光棍、绝症患者成“职业背债人”:骗贷链条加剧银行系统性风险
就生活境遇而言,这类人群无后顾之忧、社会资本匮乏,使得他们在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下,更容易被鼓动铤而走险。他们在参与“背债”行为时,既有可能是因为无知被骗,也可能是出于破罐破摔的心理,认为反正生活无望,何不尝试一把,却没想到自己成了金融诈骗链条中的最后一环,最终承担着沉重的法律责任和无法偿还的债务负担。 -
打着“国家补贴”的幌子欺诈乡下老人,何以屡屡得逞?
基本事实是有些商家打着“扩大内需”“享受国家科技产品下乡补贴”的幌子对乡下的无知老人进行欺诈。 -
胸中剩有丘陵在,好听昭时鸣玉珂:怀念刘操南先生
刘先生讲解《离骚》,讲着讲着就吟诵起来,吟到情深处,无语凝噎,眼中满是泪光。我那时年轻无知,既不懂吟诵对涵咏诗歌、体悟韵味的意义,也不能懂得他的学问。 -
让孩子打工挣钱也是一种教育:成长是“明白何谓世上最难的事”
孩子的成长是一个渐进的过程,世界上绝没有这样的魔术:长期宠溺孩子,却指望其一夜之间变成有独立人格、有爱、有担当的人。唯有从一开始就引领孩子尝辛劳、知甘苦、明是非,且坚持不懈,孩子才能免于迷失心性、无知无畏。生活的场景如此广阔,足够展开各种教育实验——无论是让孩子出门打零工,还是家庭内部实行以家务换报酬,或是鼓励孩子课余摆摊、以兴趣爱好赚小钱,都是培养孩子正确金钱观、人生观的良好途径。 -
看不懂马蒂斯?不是你的错!
《舞蹈》原本是莫斯科纺织企业家谢尔盖·休金的订件。展出之后,遭到了观众的极力嘲讽,评论家嘲笑画面的技法比儿童画都不如。休金犹豫了。他通知马蒂斯,说他决定不买这幅画了。听到这个坏消息时马蒂斯正经历丧父之痛,顿时精神崩溃。“床在晃,我的喉咙里难以抑制地发出细小尖锐的哭叫。”医生诊断,他患上了抑郁症。 “他的剪纸是当时欧洲最先进的绘画,也是最威严的,那是对抽象绘画懵懂无知、自我沉湎的一个拨乱反正” (本文首发于南方人物周刊) -
01:27
放生鱼豆腐、矿泉水?别把无知当成善举
对于这些奇葩放生行为你怎么看?来说说吧。 -
大学转专业:拒绝“一考定终身”18年之后
中国农业大学副校长林万龙在与学院的负责人开会时,常说的一句话是:“请各位稍微从领导的椅子上站起来一下,想想人才培养怎么做。” “高校普遍规定,只有在原专业名列前茅,比如前10%的学生才具有转专业资格,但真正有转出需求的,其实是那些没有兴趣,导致成绩跟不上的学生,在逻辑上是个矛盾。” 柯炳生曾反问草学科学的老师,既然这样好的话,“学生不报是他们无知,报了留不住是你们无什么?”老师们回答:无能。柯炳生补充道,至少是无为。 有时,哪怕参观的学生只有一位,吴礼彬也为其耐心讲解。也只有经历过第二次选择的人,才能领会出其中的珍贵。 (本文首发于2023年6月15日《南方周末》) -
芝麻的麻烦:管得越多、法网越密就越好吗?
由于真正承受立法活动结果的不是立法者,而是市场上的组织与个人,一般而言立法者关注活动结果的动力不足,也没有立刻获得反馈的条件,就像另一种“无知之幕”。 (本文首发于2023年5月25日《南方周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