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学生躲到学校厕所吃零食,是为什么?
部分家长只要自己的孩子在学校里与其他同学发生一点点小摩擦,受一点点皮外伤,动辄向教育局投诉学校。这种情况下,教育局通常会和稀泥,遵照“只要家长投诉,那就是学校的责任”的逻辑,直接甩锅给学校,对涉事学校的领导兴师问罪。这种管理制度下的结果必然是,学校和老师为了自保,那只能让学生这也不能干,那也不能干了。 -
中消协公布第三季度消费投诉热点 新业态下消费者如何维权
-
无人机拍全红婵家内部、唐尚珺舍友表情被恶搞:没有边界的直播应遏制
平台有责任遏制直播乱象。比如,要求主播提供入镜者肖像权授权说明,引导主播树立保护他人隐私的意识;畅通维权渠道,关闭明显侵犯隐私权的直播间,对有侵权争议的视频进行限流,即刻下架有肖像权投诉的视频;等等。 -
“为了睡觉而抗争”:一座“睡城”与虹桥机场的噪音纠葛
噪音频繁时,徐梦称一天只能睡四五个小时。为了解决睡眠不足的问题,她选择主动加班和出差,整个7月只在家住了3天。 民航华东地区管理局:“5、6月份受强降雨等极端天气影响,部分航班临时偏离飞行程序规定的进离场航迹,正常条件下不会发生该情况。” 上海市交通委相关工作人员称,空管局也曾提及难处,“空域就这一块,除非不飞,不然不是这个小区投诉,就是那个小区投诉,因为它调控范围就那一块”。 专家曹威建议,最好的解决办法是各方坐下来协商,在敏感时间段如清晨、深夜等,可以将航线拉远一点再转弯。 -
如何不漂绿又不沉默?丨“中国漂绿榜(2023-2024年)”解析
绿色行动不只是营销的卖点,更逐渐成为产品的底色。政府对绿色产品的态度正逐渐从优惠鼓励变成强制要求。“反漂绿”的规则也随之加严,漂绿的代价正从道德谴责转向法律监管。如何既“反漂绿”又不让企业陷入“绿色沉默”,成为关注焦点。 与监管并行,“漂绿”相关的学术研究也越来越多。在近年发表的45篇论文中,研究往往从数据入手,用企业宣传和实际表现的偏差定义“漂绿”。 从投诉到集体诉讼,反漂绿的手段正越来越多样化。越来越多消费者和媒体加入反漂绿行动,他们的关注点更生活化,聚焦服饰、饮料等日用品。 -
清华毕业生公开举报局长贪腐:网络实名举报盛行或源于正常渠道不畅丨快评
如今的社交媒体中,手持身份证录视频“实名公开举报”层出不穷,往往会成为网络热点。正常举报投诉渠道迟迟得不到反馈,上网公开举报成了热点,才会“立即成立调查组”。可以说,是不是因为正常的渠道不够畅通,才让人们养成了“网上公开实名举报”的习惯? -
投诉遭网暴,“有效通知”的入口不好找丨记者手记
我也问了身边的几个朋友,大家也都只知道“投诉”渠道,而且投诉里头也包括网暴的选项,容易混淆。 -
“12369”热线将停用,环保问题投诉换渠道了
自2001年开通以来,“12369”热线见证了我国生态环境改善的过程。近日,多个省市发布公告称,“12369”热线将正式停用,未来“12369”热线将归并入“12345政务服务便民热线”。 据不完全统计,“12369”热线开通以来,累计登记受理投诉举报670余万件,推动解决了一大批群众身边的环境污染问题,例如餐饮油烟、恶臭异味、噪声等。 -
Manner咖啡店员“撒泼”:导致“失控”的还有管理和考核机制
打人和泼粉都违法,相关店员依法依规受到处置自不待言。但透过事件本身,我们也可以看到这样的事实:店员的情绪失控由来有自,当一个人已经被恶劣的情绪裹挟得无法喘息,即使不对顾客动粗,也会在别的地方发泄出来。当然,还有一种可能是,这种坏情绪加害到他们自身。 -
新“贸易壁垒”,中国企业遭欧盟反补贴“围猎”
相比之下,《条例》本身的指向性更加明显,被不少西方媒体认为是“针对中国的强大经济武器”。 相比过去的反倾销调查,或是通过世贸组织等国际机构提出投诉等传统贸易防御手段,依据《条例》开展的反补贴调查显得更加“稳准狠”。 在德国,2016年备受关注的美的收购德国机器人公司库卡案,成为德国舆论对中国投资态度的转折点。最后的成功收购被德媒广泛批评为“出卖技术”,任由中方“摘取本国工业明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