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念叶嘉莹|“诗如何作为人的生命的一种存在”
据多家媒体报道,叶嘉莹于2024年11月24日下午去世,享年100岁。叶嘉莹是古典文学研究专家、教育家、诗人,常年从事古典诗词教学、研究和推广工作,代表作有文学批评集《迦陵论诗丛稿》《迦陵论词丛稿》等。2020年,关于叶嘉莹的传记纪录片《掬水月在手》公映,南方周末记者曾以此为契机报道这位学者的诗词人生,特重发此稿以志纪念。 (本文首发于2020年8月6日《南方周末》)湖州“看见办”如何看见 :20点播批评报道,21点须研究整改
“很多部门也在不断调整自己看待节目的心态。”臧晶晶说,如今他们在湖州采访,已经比较少遇到会回避采访的部门了。 每个部门报送线索的“下限”是每次两至三个问题,但如果有多的,来者不拒,“有一次,市文明办一次性报了十多条问题。” 评奖数量根据实际情况定,不作硬性规定,不搞平衡。在考核中如何避免轮流坐庄,是设置考核标准时就要考虑的问题。 (本文首发于2022年11月24日《南方周末》)不是官话(20140703)
“慰问困难户时,我明知道是被安排的,看的是关系户和重点户,嘴上说要改进,但没有实质性行动。”——据央广中国之声《新闻纵横》报道,浙江金华市委书记徐加爱在专题民主生活会上自我批评。微书摘(20140605)
前段时间,中信证券董事长王东明在某论坛公开批评工行利润太高,回家后闭门思过,自认失言,被罚两个月工资。有报道使用的字眼是“自罚”,可能比较接近事实。王石在《大道当然:我与万科2000-2013》中说,经历了汶川地震中的“捐款门”事件后,万科公司对王石的博客、微博设置了“看守系统”,以免他乱说话,影响万科的声誉。不久,他在斯坦福大学胡佛研究中心看了一些蒋介石日记,就在网上说道了两句,“原来想要一评、二评、三评,结果一评刚发送出去,就被公司相关同事删除了”。姑不论万科的“看守”把关水平如何,看得出来,在这件事上,应该不是“自宫”。一个基层官员的“舆论监督”
作为曾写过多篇批评报道的官员“记者”,近十年来,熊国剑一度选择归入“沉默的大多数”,不再写批评报道,也“不问政治”,公款吃喝他参与,公车私用他有份。但在“缴械”多年之后,江永“违规进人案”却“栽”在了熊国剑的头上,他不得不“逼上梁山”。批评报道可上党报头版头条
有些地方政府动辄把批评报道当作“负面报道”来看待,明确要求媒体不能在重要位置刊登。其实,没有看到哪一个中央文件、哪一个中央领导说过“批评报道不能上头条”!地方政府自主发债的前提
近日报道称,审计署将对政府性债务进行审计。近三年来,审计署已先后两次审计地方政府性债务。一位地方人大的有识之士曾说,公众批评政府腐败,多盯着“三公”不放,其实真正的“大老虎”在地方融资平台和数额巨大的项目中。“国际友媒”《联合早报》的中国道路
作为“国际友好媒体”,新加坡《联合早报》是少见的、几乎在所有重要政治场合都能获得“露脸”机会的媒体。早报对中国的报道中常常立足于“建设性”批评,而非像西方媒体对政府常常持怀疑态度。在政治上要保留“独立的认同”。不是官话(20130606)
“什么叫不持立场?连基本的是非观都没有,怎么当的大官?” ——据《南方日报》报道,香格里拉峰会上,中国前外交部长李肇星听完美国国防部长哈格尔演讲后批评对方南海政策模糊。毛里求斯总统宣布辞职
毛里求斯总统阿内罗德·贾格纳特3月30日在总统府宣布辞职并于当天下午向国民议会递交辞呈。贾格纳特在宣布辞职时作了30分钟的讲话,但没有回答记者提问,他表示将于下周合适时间回答媒体提出的任何问题。据当地媒体报道,贾格纳特在讲话中批评政府在打击毒品、腐败等问题上行动迟缓,作为有限,与政府的矛盾正是导致他辞职的直接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