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友媒”《联合早报》的中国道路

作为“国际友好媒体”,新加坡《联合早报》是少见的、几乎在所有重要政治场合都能获得“露脸”机会的媒体。早报对中国的报道中常常立足于“建设性”批评,而非像西方媒体对政府常常持怀疑态度。在政治上要保留“独立的认同”。

责任编辑:张哲 实习生 金幼文

《联合早报》对中国经常持“建设性批评”的态度。图为2008年8月9日出版的新加坡《联合早报》以大幅照片和通栏标题报道北京奥运会开幕式,盛赞北京奥运会开幕式“光彩照人”。 (新华社记者 郑晓奕/图)

早报对中国的报道中常常立足于“建设性”批评,而非像西方媒体对政府常常持怀疑态度。在政治上要保留“独立的认同”。

早报记者和编辑当然对中国也有不适应、看不惯的时候,例如有早报记者会非常抗拒采访过程中地方政府的酒宴,以及采访活动时的车马费。他们也会对中国三公消费的数字感到震惊,觉得贪腐程度怎么能到这个地步。

早报的高层认为,早报在中国市场体现出来的价值,更多是源于中国言论空间的现状,给“严肃的”第三方媒体提供了机会。

作为“国际友好媒体”,新加坡《联合早报》(下简称“早报”)是少见的、几乎在所有重要政治场合都能获得“露脸”机会的媒体。

仅从2010年到现在,每年全国两会的总理记者招待会,早报记者总会从数百中外媒体中脱颖而出,得到提问机会,问题涉及民族主义情绪对中国外交的影响、社会公正、“十二五”规划等。

在温家宝主持的最后一次总理记者会上,拿到提问机会的早报问,中国为什么反复提到政治体制改革?推进政改的难度在什么地方?作为2013年两会的压轴大戏——新总理记者会,早报又被第一个点到向新总理李克强提问。

在2008年西藏“3·14事件”和2009年的新疆“7·5事件”中,中国政府首批邀请前往现场采访的外媒中,都有早报,而2011年重庆李庄案庭审时,早报则是当时唯一获准旁听的外国媒体。人们不免好奇,作为外媒的早报为什么能在中国受到官方的如此青睐?

当这个问题在早报新加坡的办公室被笔者反复问到时,早报高层不同人士都会立刻坚定明晰地表示,早报是一份新加坡的报纸,报道中国是站在新加坡人的角度,用“第三只眼”去看。

“我们要非常明白我们的价值是什么,我们在任何时候想要变成是中国国内媒体的其中一员的话,我们就失去了在记者会上发问的机会。”早报现任总编吴新迪告诉南方周末。

吴新迪把早报看中国的距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立即登录

网络编辑:刘之耘

欢迎分享、点赞与留言。本作品的版权为南方周末或相关著作权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即为侵权。

参与评论


精选评论 (18)


回复

2013-06-19

网站经常打不开

回复

2013-06-19

网站经常打不开

回复

2013-06-13

早报无疑是一份海外的华文媒体,站在山外看山就与我们这些“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人有不同的角度。偶然的批评、偶尔的被和谐都能重新亮相。早报已经读懂中国的禁忌,知道哪些是不能触碰的,因此早报是一份聪明的报纸。早报比之于凤凰,文章的内容更为深刻、客观。凤凰已经趋近于人民日报。

回复

2013-06-13

李氏家族的报纸

回复

2013-06-13

香港无间道"外煤":大公\文汇!

 鸣一鸣
回复

鸣一鸣

2013-06-13

时报网也不错啊!遗憾的是常被和谐掉。

回复

2013-06-13

联合早报网虽然经常看,但并不是喜欢,因为没办法。中国政府把真正的好媒体封杀了》

回复

2013-06-12

最爱早报,可是中国没得卖啊!

我是?
回复

我是?

2013-06-12

应该关注哈!

回复

2013-06-12

zhichi

回复

2013-06-11

支持联合早报,我是忠实粉丝,早报的报道确实独立,对中国发展有建设性意义

回复

2013-06-11

因为独立,所以自由。但可惜国内媒体不可能做到。

回复

2013-06-10

如此片面的“一边倒”的报道本身就是片面的、不公正的,由此也就不可信。南方周末已经没有脊梁,垮了。

回复

2013-06-10

如此片面的“一边倒”的报道本身就是片面的、不公正的,由此也就不可信。南方周末已经没有脊梁,垮了。

回复

2013-06-10

南州和早报比比,是不是有些欠缺建设性?像北方各省常报的丑闻,一味揭露能有多大社会效益,深层次的原因是什么?

回复

2013-06-10

国际友媒”《联合早报》的中国道路

回复

2013-06-10

一份非常严肃的报纸,比香港报纸强。香港报纸有点摆不正自己的位置。

回复

2013-06-10

外媒:<<大公报>>,<<文汇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