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好莱坞色彩这么浓的片子,居然在戛纳大火
-
小国佳作,它凭实力入围戛纳
-
文博会二十年:中国文化生活经历了什么
时隔五年,中国导演带着新作再度回到戛纳主竞赛单元。 也许读者从未离开,只是需要在新的空间与作家重逢。 古今交替之间,新的文化格局,一边根植传统,一边走向现代,在相互交融之中呈现出崭新的样貌。 近年来,引起公众极大兴趣的三星堆、殷墟“考古热”,都与“探源工程”的考古进展密切相关。 多样化的文化要素越来越多地流动在经济和社会生活各领域,而构成当代文化景观的文学、电影、考古文博等,作为一面镜子,折射出中国现代化叙事的特有风貌。 (本文首发于2024年5月23日《南方周末》) -
魏书钧:描述理性漏洞与失控
我们以为获得了答案,实际上获得的是答案的假象 (本文首发于南方人物周刊) -
戛纳金棕榈获奖影片,一场对亲密关系的审判
“这些审判对人们来说是一种噩梦,因为你自己的生活被剥夺了。每个人都在创造一种虚构的故事,并没有真正试图达到真相。” -
为什么说把“戛纳”的“戛”读为ɡā是错上加错?
《现代汉语词典》不应该为“戛”字新增错误的读音。 -
戛纳热门新片,一票难求
-
第76届戛纳国际电影节开幕,21部影片角逐“金棕榈奖”
-
两个小男孩的爱,打动了戛纳评委
-
那嘉佐:去罢,野草
那嘉佐的生命经验告诉他,很多困境来自错置。比如爱上不该爱的人,做了不该做的事。比如前一晚吃着泡面盯后期,第二天他不应该出现在戛纳。比如拍完电影,大家都觉得他是导演了,他感觉自己只是拍了个电影,还是个自然人 (本文首发于南方人物周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