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扬 | 曾彦修与张闻天选集传记组
沈大园的2024年度书单
当我在上海的阴天里读完这本书时,窗外只能看见层层楼宇和高架环路,但我知道,山和高昂的生命,就在那里。为什么晚清的改良派、维新派、革命派都推崇黄宗羲?
郑观应节抄并作序的《原君·原臣》小册子,被梁启超、孙中山用作宣传工具。晚清“改良派”“维新派”“革命派”共同使用一个文本进行宣传,这一事实打破了派系划分的刻板印象。明末思想家黄宗羲被晚清进步思潮公推为共同旗帜,是形势逼出来的。犹太人向左,以色列向右:从知识分子幼稚病到游民心态
中国思想家孟子说过,“有恒产者有恒心,无恒产者无恒心。苟无恒心,放辟邪侈,无不为已。”这同样能解释为何新移民群体多“游民心态”,而本土民族或扎根几代人的旧移民,往往倾向保守主义。- 01:34
万世师表陶行知丨那年今日
“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陶行知,原名陶文睿,是我国近代伟大的教育家、思想家,被宋庆龄称为“万世师表”。1917年陶行知留学回国,当时中国有两亿文盲,七千万儿童无法接受教育。他深知教育才是出路。他将教师作为毕生的事业,“招募一百万基金,征集一百万位同志,创办一百万个学校,改造一百万个乡村”。他要帮助那些最普通的中国人都识字,要使个个乡村都得到光,合起来形成中国的伟大的光。1946年7 月25日,陶行知先生病逝,但他留下的教育精神,到今天依然发人深省。 - 00:50
“最后的儒家”梁漱溟丨那年今日
1988年6月23日,梁漱溟逝世。梁漱溟,原名焕鼎,字寿铭,祖籍广西桂林,清末生于北京,中国著名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虽没有上过大学,但他自学成才。蔡元培读了他的文章《究元决疑论》后,邀他到北大哲学系执教,课堂上座无虚席。后来,他开始从事乡村建设活动,从中国传统文化中寻求改造旧中国的办法,被美国汉学家艾恺称为“最后的儒家”。 - 01:22
“第一流人物”范仲淹丨那年今日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句话出自范仲淹的《岳阳楼记》,是千古流传的名句。范仲淹,字希文,谥号“文正”,世称范文正公。1052年6月19日范仲淹在上任途中病逝。他是北宋著名的改革家、文学家、思想家、教育家。他同时精通音律,还是书法大家、围棋高手、医药专家,也是开一带风气之先的词人,被朱熹誉为“天地间气,第一流人物”。《宋史》中写道:“自古一代帝王之兴,必有一代名世之臣。宋有仲淹诸贤,无愧乎此。” 大江健三郎:燃烧的绿树
大江健三郎要突破西方世界对于日本空灵、轻盈的美学想象,他所表达的“暧昧的日本”,是一个被撕裂的日本:这里有沉重的历史,曾经充满暴力、血腥和非正义。文学创作之外,他也在社会活动中关心人类的命运。日本政治思想家丸山真男认为,大江健三郎是极少数从正面拥护日本战后民主的人之一 (本文首发于南方人物周刊)大江健三郎逝世:作为一个日本人意味着什么?
两位作家用他们死亡的方式给出了答案:三岛死于45岁的盛年,暴烈地切腹;大江死于88岁的晚年。前者用自杀消解了二律背反,后者的存在主义,始于存在的焦灼,终于存在的勇气。 “大江健三郎最深沉的部分是世界主义的,这使他可能缺乏今天的人们所注重的激进思想家色彩,但他是攸关人类生存的政治与精神问题的重要参与者。”“科西嘉自治”搅动大选,法国地区分裂运动再起
法国启蒙思想家卢梭曾在《社会契约论》中如此描述科西嘉岛,“我有预感,有一天这座小岛将会震惊整个欧洲。” “如果法国政府继续充耳不闻……那么街头斗殴将在夜间(从市区)迅速蔓延至山上。”2022年3月,科西嘉民族解放阵线在一份声明中警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