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专题
微观中国丨记者过年
为外公讨要百万债务丨记者过年
每当他给家里座机打电话,嘱咐舅舅们要如何运营好砖厂时,我会用另一个房间的分机插入谈话,提出我越来越过分的要求,金鱼、松鼠、海龟。他也不是每次都能满足。当我提出,想养一只大熊猫时,他打了几个电话后,转头告诉我,熊猫抓不到,“你想要灰熊的熊掌吗?” 为了不让银行收走房子,11岁的我开始从外公看过的农业杂志中,学习兰花的种植技艺。那时兰花炒作风头正盛,我花重金购买到一株珍稀兰花,用森林里的黑土、火山石和细沙精心照料它,希望培育新苗,卖钱后偿还贷款。时政微观察丨中国式现代化的澳门机遇
时政微观察丨在中国见未来!各自的成功是彼此的机遇
- 专题
微观中国丨记者过年
时政微观察丨从外贸“成绩单”看中国经济新亮色
金刻羽:全球化关乎每个微观主体的福祉丨首席访谈⑪
时隔多年,在见证了诸多去全球化对经济造成的负面影响和破坏作用之后,学者们对于如何重塑全球经济合作产生了新的思考,也就是如何寻找更合理的路径实现“再全球化”。 从英国脱欧的情况来看,目前的经济状况要比经济学家预期的后果更为糟糕。经济全球化关系到每个微观主体的社会福祉,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中美双方可以考虑以促进全球经济可持续发展为出发点,通过合作和适当的方式,减轻和解决发展中国家债务问题。 全球较多金融资产已经存在泡沫,一定程度的泡沫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政策或者事件的超预期变化,可能会使得资产价值面临重估的风险。时隔两年,为何再提“稳增长”?
“三稳目标指明了后疫情时代中国经济发展的关键点,2022年经济发展增速与目标增速间存在差距,因而在2023年,稳增长是首要目标,进而通过稳增长带动稳就业。” 21世纪初,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教授周黎安发现,地方官员介绍辖区情况时,热衷于引用当地GDP和相关经济指标在省内或市内的排名。“中国是世界范围内唯一发布国家、省、市、县四级GDP统计的国家。” 十四届全国人大代表、辽宁大学校长余淼杰和同事设计了一套基于微观数据的出口质量测量方法。根据这套方法,从2001年加入世贸组织至2012年,中国出口产品的质量提升了30%;从2012年至2022年,中国出口产品的质量又提升了25%。 “我们的确摆脱了对单一年份GDP增速的关注,有更多精力聚焦长期增长。”张南告诉南方周末记者,“外界都是近两年注意到我们的增速,但如今的产出大多是五年前打下的基础。” (本文首发于2023年3月9日《南方周末》)换个方式赏月!中国科学家展现嫦娥五号月壤微观之美
- 专题
微观中国 | 记者春节见闻
所有的宏观都暗藏于微观之间,每个人都在这片神奇土地上亲身感受和定义着自己心目中的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