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超预期的货币政策燃爆股市,“对于经济基本面要保持冷静”
9·24金融新政,尤其是两项针对资本市场的创设工具,中央政治局透露的不寻常的积极信号,点燃了A股投资者的热情。 作为宏观调控体系中的另一大支柱财政政策应该如何发力?区别于以往对投资拉动增长的观点,多位经济学家均认为消费应成为财政政策更为看重的发力点。 在股市大涨的时候,对于经济基本面的各方面需要保持冷静。资本市场还有一系列问题待解。 -
专访国务院发研中心金研所原所长张承惠:应更好利用监管科技,避免“一放就乱,一管就死”
制度型对外开放是“高水平对外开放”的保障。如果与商品和要素开放相比,制度型开放是一种更高层次的开放,是实现高水平对外开放的必然选择。 四十多年来,局部或者某些行业风险肯定是有的,能够及时处置局部性风险,对整个金融体系没有构成大的冲击,这是中国金融监管取得的重要成效。主要原因有两方面:一是我国审慎把握了金融市场的对外开放节奏,对外开放步伐比较稳健。二是在发现风险后,中央政府宏观调控有力,能够及时且有力地处置和化解风险。 在数字化迅速发展的今天,在监管制度确立,监管框架和监管政策明确之后,应该更好地利用科技提升监管效率。利用现代监管科技,可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一放就乱,一管就死”的情况,更好地提升金融机构服务实体经济的效率。 -
秦振华:被“查出来”的先进
后来发生的事情表明,正是在宏观调控期间别人“不敢动”的时候,张家港抓住机遇,“抢”到了一批大项目、好项目。 -
中国宏观调控的“底气”与“定力”
中国经济调控最基本的“定力”和“底气”是,只要就业好,完全可以不太在意GDP的新低。今年下半年,只要就业好的态势不变,维持基本的调控框架和政策定位不变,是大概率事件。 -
中国经济如何不再“打点滴”
中国经济正在从“旧常态”向“新常态”过渡。创造一个环境推进改革,加快结构调整,让新常态的“嫩芽”快快长大,这样才能摘掉“点滴”,摆脱经济对宏观调控的依赖,自主而持续的增长。 -
发展要紧紧依靠改革
这是总理李克强长文《关于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的若干问题》第一部分节选,阐述了其经济政策的三个支点:简政放权、创新宏观调控方式与调结构。 -
长期体制改革与短期经济增长如何共舞
过去十年的中央文件中,总是把“宏观调控”搁在“改革”前面。现在,本届政府眼中的政策优先度发生了变化。但现有体制积弊多年,如何改革依然是个难题。 -
发展改革委就经济社会发展与宏观调控答问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主任徐绍史3月5日答记者问时表示,油价“从去年到今年,一共是八涨九降七不调”,每十个工作日调一次,“到底逢调必涨还是有涨有落,大家可以去算算账。” -
七城公布楼市调控新政
继北上广深后,厦门、武汉、南昌、南京、长沙、沈阳、杭州七城近日相继公布楼市调控新政策,其中多个城市提高第二套住房贷款首付比例。10月份,4个一线城市房价均同比上涨超过两成,17个二三线城市同比涨幅超过10%。 -
广州二套房首付比例提至七成
继深圳的“深八条”、北京的“京七条””、上海的“沪七条”楼市调控加码后,11月18日,广州的“穗六条”正式出炉。根据“穗六条”,对贷款购买第二套住房的家庭,首付调整为不得低于70%;非本市户籍居民家庭购房需提供个税缴纳证明或社保缴纳证明的年限从之前的1年调整为3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