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更绿=价格更贵?别被刻板印象遮挡了视线
年轻人群可持续消费有四大痛点:选择难、性价比低、信任难、不便捷。此外,产品的可持续属性并不容易识别,即使标注了信息,又如何让消费者相信这不是“漂绿”? Bruce Usher选择投资项目时,绿色是先决条件,但产品好不好、是否具有商业潜力也是关键。“我为什么要使用太阳能发电?因为它更便宜。”古人只能钻木取火?我们的先人早已用上“太阳能打火机”和火柴
阳燧长得很像铜镜,但不同于镜子表面平滑,阳燧的镜面内凹,中间薄边缘厚,可以将反射的太阳光聚焦于一点。将易燃的艾绒等引火物,置于阳光聚焦后的焦点处,最快几秒钟就可以将其点燃。 同时宋明时期的中国,还诞生了世界上最早的火柴。北宋人陶谷在《清异录》一书中提到,当时有聪明人用松木条浸染硫磺,贮存起来备用。只要有一点点火花,小木条就能快速点燃。这种小木条也叫“引光奴”,其工艺已经非常接近现在的火柴。怎样实现碳中和?牵住能源牛鼻子
第四次工业革命是智能化的时代,对于能源而言就是脱碳的时代,主要靠两件事,一是需求侧极致能效,二是供给侧无碳能源。 碳中和目标下,需颠倒现在的能源结构,非化石能源则要提速发展,其中核电倍增、水电要尽快收尾、风电10倍增、太阳能发电20倍增。而当非连续电力占80%以上之时,必须要发展储能技术。 能源转型是一场深刻、系统的社会变革。因此,经济发展模式、能源供应模式、终端消费模式以及我们的生活模式,四个“轮子”要一同转动。改进算法、设计机器人、优化干细胞分化,AI真可以!丨科创要闻
如果说苹果Vision Pro吹响上周全球最嘹亮的创新号角,肾癌创新药、全球首款XBB新冠疫苗、第四款植入式左心室辅助系统、最大规模氢能通勤大巴车交付、全国一体化算力算网调度平台、三安光电与意法半导体联合建厂则是中国科创的喷涌。 新型全钙钛矿叠层太阳能电池、弹性陶瓷塑料让我们看到人类智慧在结构和材料领域的新突破,AlphaDev革新计算基础的排序算法、ChatGPT设计了机器人、基于机器学习的多能干细胞分化系统,人工智能还将在哪些应用领域给我们带来惊喜?欧洲人能安然度过今冬吗?长期看得摆脱“绿色狂热”、回归能源务实
之前十几年的“绿色能源”狂飙急进,使欧洲面临尴尬局面:太过于依赖低排放、更清洁的天然气,一旦国际形势紧张,就面临巨大危机。而风能、太阳能始终不太靠谱:需要能源时,未必有风、有阳光;风量与太阳辐射充裕时,却有可能是耗能低谷。巴斯夫要在湛江投资100亿欧元丨科创要闻
2022年9月5日-11日,一向低调的孚能科技发布动力电池解决方案SPS,两项新材料技术突破值得关注:无液体、防冻、耐溶剂的离子导电弹性体成功研发;钙钛矿太阳能电池的稳定性研究有进展。巴斯夫(广东)一体化基地首套装置投产;东方盛虹年产70万吨新能源材料项目开工;山东印发重点新材料首批次应用示范指导目录。欧盟内部争议“新能源”:捷克总统为何反对“绿色狂热主义”?
当一国的能源被以“环保主义”为借口限制住,核能、火电被强制淘汰,而自身缺乏太阳能、风能、水电、天然气等“清洁环保”能源时,就不得不从这类能源丰富的地区进口。而到紧急时刻,或意见不合之际,拉闸限电就成了人家操控、影响、压制你的不二手段。新西兰要对牛羊打嗝征税: “气候变化政治学”一瞥
对所谓传统能源行业进行限制、征收高额税收,对使用太阳能、风能与电能的所谓新能源行业进行补贴与各种政策倾斜,意味着巨大的权力扩张与财富转移。而这一切,是在道德与拯救地球的高尚名义下进行的。 (本文首发于2022年6月16日《南方周末》)宜家都在布局太阳能了
科创要闻2022年第二十一期(新能源篇) (2022年5月30日-6月5日) 本期要闻特约推荐人:万子萱天基太阳能,而非可控核聚变,将彻底解决人类能源问题?
考虑到未来几十年科技进步:基于石墨烯、纳米材料等发展的“太阳能膜”的质量将减轻到目前“太阳能板”的零头;太阳能发电介质的能效提高20%-30%;如果向金星轨道方向推进天基太阳能基站,使其更靠近恒星,所获得的“太阳常数”将更高,其单位面积发电效能提升10倍,是远景,不是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