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杭州污水进自来水,为何跟垃圾分类有关?
从官方调查报告可以看出,总建筑面积不到1200平方米的垃圾站内,涉及的主体至少有10个。多家公司对南方周末记者回应,事故与自己无关。 易腐垃圾被大量分类出来,“现有末端处理能力已远远无法满足需求,易腐垃圾就地处理成了迫切需要”。 相较于以前的“垃圾桶-转运站-填埋场/焚烧厂”传统模式,分类后的垃圾种类更多、流程更长、环节更多,同时又涉及多个责任主体,“风险暴露点也就更多了”。 (本文首发于2020年9月10日《南方周末》) -
疫情暴露医废分类、处置难题:生活垃圾混入,医废处置能力待完善
医疗废物处置能力的增加主要来自移动设备和危险废物焚烧设施协同处置增加。“这些在应急状态下是可以的,将来我们还要建设规范的医疗废物处置设施。” 此次疫情也暴露出垃圾分类的不足,加大了处置压力。例如涉疫情医疗废物、普通医疗废物和生活垃圾分类收集不规范,部分非定点医院将普通生活垃圾混入医疗废物,还有的混入大量厨余垃圾。 -
武汉再造“小汤山”,当年的设计师叮嘱“保证安全是首位”
北京干燥,武汉湿润,这是最大的不同。湿润的气候条件可能利于病毒的生存和传播,对医院的防水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小汤山当时主要是用板材。武汉用现成的集装箱房是个很好的想法,速度会更快,而且尺寸统一。不过,要尽可能满足无障碍推行的使用需求。 我们建议武汉不要在医院现场焚烧。武汉有很多集中的医疗垃圾废弃物焚烧点,用专用车辆、专用容器送到外面去集中烧。 我还建议广泛使用IT技术。从院外转运病人时,首先要利用网络传输病人数据资料,纸质病历有可能传播病原。 -
垃圾分类全产业链调查:焚烧行业或面临“减量” 厨余领域3800亿投资空间可期
“湿垃圾处理项目的建设成本是生活垃圾的一倍。在这样的情况下,考验政府能否拿得出一大笔资金。” -
多地上马垃圾焚烧项目 “垃圾围城”能否“一烧了之”?
从全世界范围看,有效的垃圾处理技术有很多,近年来国内也不断有新的技术产生,但相较于焚烧发电而言,“因为其成本更高,很难推行”。 -
捐赠的旧衣服到底去哪儿了
一件旧衣服,当它从个人的衣橱里被捐出来之后,有4种结果:被需要的人二次穿着;出口产生利润;环保再生处理制成再生纤维,生产新的织物;被填埋或焚烧作为垃圾处理。 把闲置衣服捐出去做慈善,只是废旧衣物回收再利用这个链条上的一小段儿。 -
人民日报:外卖每天消耗六千万塑料盒 摞起339座珠峰高
三大外卖平台日订单量在2000万单左右,产生的垃圾大多被填埋或焚烧 -
八成垃圾焚烧厂公布的监测数据不理想
在新的《生活垃圾焚烧污染控制标准》执行整整一年后,2017年1月11日,环保组织芜湖生态中心发现,在公布了自动监测数据的91座焚烧厂中,数据并不理想。 -
科学的归科学,产权的归产权
“鹰派科普人士”的典型观点错误在于,认为兴建PX或垃圾焚烧发电项目中的任何问题,都可以还原成科学问题,显示了对“负面设施”最根本问题即产权权利与公共选择问题的无知。 -
我在垃圾焚烧厂遇到了一场婚礼
这是南方周末记者在台湾参访一家垃圾焚烧厂时,遇到的意外一幕。当地居民愿意在这里拍婚纱照,愿意在请帖上写上婚礼举办地在“垃圾焚烧厂”,愿意参加工厂举办的环境教育课……从邻避到睦邻,互信与沟通仍是中国大陆垃圾焚烧行业的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