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吉林大学给贫困生悄悄打钱:甄别成本、分配机制与个人尊严的最佳平衡 | 快评
高校助学金发放碰到的这些问题,也是一切社会福利政策都会碰到的问题。举凡欧美各国的内部福利政策,国际社会的援助工作,都出现过类似的“福利陷阱”,引发“不工作吃福利反而是更好的选择”“国际援助就是富国穷人补贴穷国富人”“援助机构需要不断论证贫穷才能让自己富裕”的种种争议。以小见大,高校如何改进助学金发放工作,同样也是公共政策学的议题之一。 -
“我宁可去死,也不会离开约旦河西岸去做难民”
我当时无法应对那种自由的感觉。我的大脑无法承受那种没有检查点、不再害怕道路上武装的士兵的感觉,这是绝大多数巴勒斯坦人民都不知道的生活。 即使是战争也有法则,其中包括尽可能多地保护平民,不切断对平民的人道主义援助,不瞄准医院,不使用磷弹等国际禁止的武器。 -
大地震中,叙利亚苦盼人道主义生命线穿越制裁
“由于美欧多国的制裁,(国际援助的)货运飞机拒绝降落在大马士革的机场。” -
枪炮、病毒与救赎:重压下的乌克兰医疗系统
“如果战争长期持续,医疗保障体系一定会崩溃。”乌克兰第聂伯罗州立医科大学社会医疗系教授莱肯·瓦莱丽亚对南方周末记者表示,“在我看来,唯一的解决方式就是结束冲突。” “基辅有足够的药,但是连锁药店不开门,配送环节出现了真空。”基辅一位私人医院负责人说,几家好心药店店主直接给了仓库位置,让他自行取用,再配送给有需要的病人。 战火与疫情交织之下,很多医生眼看着新冠病患一点点失去庇护。3月3日,医生伊琳娜接诊了一位新冠病人。她使用了激素与抗生素治疗,但已经提供不了低分子量肝素,医院抗生素库存也即将见底。 红十字国际委员会(ICRC)发言人阿妮塔·杜拉德告诉南方周末记者,冲突双方绝不能攻击平民目标,并避开水、燃气、电力等生活必需设施。应当留出空间,让包括ICRC在内的援助组织能够开展行动。 -
一个海地记者眼中的祖国:“我们在这个独立国家中失去了主权”
建国后的两个世纪,海地一直在与西方白人世界的军事干预和所谓“援助”作斗争。 海地的黑人占总人口的99%,作为黑人,我们想用自己的方式建设国家:有良好的基础设施、有学校、有博物馆、有海地的民族音乐,能够参与到国际竞争中,就像世界上每个国家一样。 -
元首外交,凝聚信心与力量(和音) ——抗击疫情离不开命运共同体意识(12)
“总统先生作为疫情发生后首位访华的外国元首,专程来中国表达慰问和支持,充分体现了总统先生和蒙方对中蒙关系的高度重视和对中国人民的深厚情谊,是中蒙两个邻国守望相助、同舟共济的生动诠释,我对此表示赞赏。”2月27日,习近平主席在人民大会堂同蒙古国总统巴特图勒嘎会谈时表示。在抗击疫情的关键时期,习近平主席同外国政要会谈会见、通电话,同外国友人互致信函,介绍中方坚持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的有力有效措施,展现中方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的决心和信心,展示中方携手各国抗击疫情、对全球公共卫生事业尽责的大国担当,以实际行动诠释并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最打动人心的是雪中送炭。柬埔寨首相洪森在疫情严峻时期到访中国,“就是为了展示柬埔寨政府和人民对中国政府和人民抗击疫情的大力支持”;蒙古国总统访华,在此前已经向中方提供捐款的基础上,再向中方赠送3万只羊,以表达蒙古国人民的心意;塞尔维亚总统武契奇表示愿随时访华,以实际行动体现对中国人民的坚定支持,塞尔维亚第一副总理兼外长达契奇访华……患难见真情。疫情面前,世界与中国站在一起,更加彰显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特殊意义与价值。 特殊时期,元首外交凝聚起宝贵的信心与力量。“我们完全有信心、有能力、有把握打赢这场疫情防控阻击战”“我们将继续本着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同国际社会加强合作,共同战胜疫情”“疫情对中国经济的影响是暂时的,相信经过努力,今年我们仍能实现既定的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任务”……外界对疫情形势及其对经济造成的影响感到担忧之际,习近平主席的铿锵话语,为国际社会客观理性认识中国疫情防控举措和成效、中国经济社会发展态势提供了最权威视角。“中方会像保护自己孩子一样,全力为埃塞俄比亚等各国在华留学生提供保障”,习近平主席的感人话语,让世界看到中华文明天下为公的博大胸怀。 特殊时期,元首外交亦体现了中国与友好国家在关键时刻相互支持、守望相助的优良传统。2014年西非暴发埃博拉疫情,习近平主席第一时间向西非三国元首致电慰问,指挥中国有史以来规模最大的医疗卫生援外行动,在国际上发挥了引领示范作用;2015年尼泊尔发生强烈地震,习近平主席立即向尼泊尔总统致电慰问,中国政府成为最早向尼泊尔提供援助、最早派出救援队伍的国家之一;2018年印度尼西亚发生地震海啸灾情后,习近平主席第一时间向印尼总统发去慰问电,中国政府、企业以及民间团体纷纷伸出援手,参与印尼灾区的救援和重建。心与心相通,情与情相融,国与国本就是这样的命运共同体。关键时刻的相互支持,正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生动实践。 “患难与共,共克时艰”“同中国人民站在一起”“在习近平主席指挥领导下,中国人民一定能够战胜疫情,中国发展一定能够恢复正常”“没有任何国家可以做得比中国更好”……外国领导人的诚挚话语,展现出各国对中国的坚定支持,更彰显全球命运与共的大义。元首外交,以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实际行动,激励着各国人民携手努力,凝聚起共同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的信心与力量。 -
印尼救灾 “接受国际援助,还是拒绝?”
根据印尼政府所颁布的灾区管理条例,外国救援人员被要求离开。2018年10月12日,印尼抗灾署要求灾区内的外国志愿者离开,理由是“不需要外国志愿者”。 -
国务院加减法
“成立国际发展合作署,这是国际范儿非常典型的。一般发达国家都有类似的机构,(成立)可以表明我们从一个受援国家变为一个援助国家。” -
“对援助的需要在不断增加”
冲突给这个地区带来了很多负面的影响,特别是处在这种情况下的民众,还有他们的家庭。受到乌克兰军队和反对派的战斗带来的影响,很多人流离失所。 -
和平方舟号2013年“医疗外交”
2013年11月25日,和平方舟号赴菲医疗救灾,开启我国首次在海外灾区的人道主义救助。和平方舟号,有自己独有的设计:伤员大批量涌入后,医护人员会先在“分类检伤区”对伤员进行分诊,确定哪些人先做手术,哪些人先进行抗休克治疗,保证伤员能以最快的速度得到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