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未都公司违法裁员”事件:应调查是否存在“横向穿透”
新公司法第23条规定了“横向穿透”,也即股东利用控制的多个公司实施违法行为导致债权人利益受损时,这些公司将视为整体承担责任。这一条款意在打击股东滥用公司法人独立地位与股东有限责任以逃避债务的情形,保护债权人的合法权益。在这起事件中,如果马未都及其名下公司与叶泰文化仍然存在某种关联乃至“混同”的话,就不应以巧立名目的方式来规避经济补偿的责任。“小案”不小:无过错者不担责,才是公平正义
无论是在校园、交通道路,还是在医院,司法都有必要更好地细化各个民事主体的权责边界,避免先入为主地划定“弱势群体”并造成“强势方”必担责的“和稀泥”结果。事关预付式消费,最高法发布司法解释 | “3·15”滚动
“邯郸埋尸案”顶格判决:未成年人犯罪不能一判了之,也不能一放了之丨快评
邯郸埋尸案判决标志着中国司法对待未成年人犯罪向“惩戒矫治并重”转变。在这个转变过程中,立法、司法机关有必要一方面完善刑责年龄,威慑潜在的未成年人罪犯;另一方面也不能一判了之或一放了之,要把专门矫治教育做好,教育与挽救未成年人罪犯。破产案件十年增长15倍,全国政协委员彭静呼吁完善管理人“利害关系认定”
她认为,规定虽明确了法院有“认为可能影响其忠实履行管理人职责的其他情形”的自由裁量权。但司法实践中容易出现判断差异,造成同类案件不同裁判的结果,导致法院自由裁量权过大。最高法审委会专委刘贵祥:助力民企破解融资难融资贵
从立案、审判、执行等各环节,多措并举,坚决惩治违规异地执法和趋利性执法行为,严防司法地方保护主义。四川高院院长王树江:一个案例胜过一打文件
希望能够通过典型案件的公正裁判起到定分止争、确立行为规则、传递价值导向、促进法治进步的作用。这是司法裁判的价值所在。 面对四川全省面临的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现状,单靠调解也不能完全解决问题。上海高院院长贾宇:刑事司法理念还存在“跟不上”的问题
有句话叫“正义也许会迟到,但绝不会缺席”,但也有句话说“迟来的正义就不是正义”,所以法院工作必须既要讲公正,也要讲效率。 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对法院来说,推进刑事案件律师辩护全覆盖不仅需要我们立足工作实际,构建起符合审判规律与案件特点的工作机制,还需要与相关部门、单位凝聚共识、形成合力。“父母抢孩子应入刑”:一份反家暴报告的呼吁
物化子女的思维诱发抢夺、藏匿子女的行为。很多人认为,孩子要自己抚养才是自己的,或者将孩子当作报复工具、谈判筹码。 2025年2月1日生效的司法解释明确规定,一方抢夺隐匿孩子,另一方就可以申请人身安全保护令和人格权侵害禁令。 即使事后采取措施追究责任,但是对孩子的伤害、对另一方监护权的侵害已经造成。如果这个行为能够入刑,大家知道不能够随便抢孩子,那就会大大减少它的发生。浙江高院院长李占国谈环境资源审判:让“破坏者”变成“守护者”
跨地域河湖受到污染之后,该由哪个地方修复?一地非法捕鱼、两地两判,裁判尺度不统一怎么办?这些都需要跨区域司法协同。 从环境治理的角度出发,惩治并不是法院环境资源审判工作的唯一目的。我们的环境司法一直坚持并践行“预防为上、审判为本、修复为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