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等药”变“药等人”,广东打算怎么干?
“要坚持解决产业发展卡点堵点,全面提速医疗器械产品审评审批;对创新药械开辟挂网快速通道;对符合条件的医疗服务和技术,向医疗机构开辟‘附条件新增立项’收费等绿色通道。” 根据《行动方案》,广东省力争到2027年实现生物医药与健康产业集群规模超万亿元,规上医药工业规模超5000亿元。 截至目前,“港澳药械通”已公布指定医疗机构达45家,实现大湾区内地9个地市全覆盖,引进港澳已上市药械品种79种(药品39种,器械40种),惠及湾区居民近万人次。 -
当医疗系统不透明、低效且不公平,技术会是解药吗?
“(科技发展并介入医疗)是一个灰色地带,需要保持开放的心态,而不仅仅是选择一个极端的立场。就像很多政治辩论一样,大多数人喜欢抱着极端的态度,这也更容易收获支持,但我认为没有一个简单的、非黑即白的答案。正是这种灰色地带考验着人们的认知和人文关怀” (本文首发于南方人物周刊) -
施永兴:安宁疗护也是一种生死教育
从1990年代初一个社区卫生中心的课题开始,三十多年来,施永兴接触了几千位接受安宁疗护的患者,见证了国内从临终关怀到安宁疗护的不同发展阶段,“(安宁疗护要)往社区走、往居家走。现代安宁疗护不仅是医疗护理的技术,更重要的是社会大众的生死教育” (本文首发于南方人物周刊) -
医保支付迎新方案,罕见病等五类患者救治会否受阻?
特例单议机制从2019年试点开始就有了,90%以上的统筹区都有,但各地实际申报差异较大,有的医疗机构或医生了解不深,“虽然有规定上限,有的地方只用不到1%”。 DRG分组使用主要适用于一些中短期急症治疗的患者,像精神类和康复类患者基本是需要长期住院的,各地应根据实际情况,可以探索按床日定额付费的方式。 “不该用的药不用,不该检查的不检查,腾出来的结余资金,进行结构性的调整,支持我们的学科发展,支持大病难病和新技术。” -
共创产学研新高度 雍禾医疗携手中山大学探索毛发检测及毛囊养护技术创新
-
禁止医疗机构实施代孕技术:冻卵与代孕背后的伦理争议 | 快评
除了女方卵子合格但没有子宫功能需要代孕(第一类代孕需求)之外,还有一种代孕需求,表现为中产及以上的女性或男性,已婚或未婚,就是想要一个有自己血缘的孩子,但女性觉得自己怀孕的机会成本太高,或单纯不想承担怀孕的麻烦与辛苦,或两者兼而有之,男性则要么觉得通过婚姻生子太麻烦、成本太高(未婚情形),要么觉得不想让女方亲自孕产或尊重女方不想亲自孕产的想法,且在经济上能够承受。这种代孕需求比例上有不断走高的趋势(第二类代孕需求)。 -
69个案例,多个政府部门被立案调查背后:反垄断的硬骨头
自2022年3月开始,市场监管总局在全国范围内开展制止滥用行政权力、排除限制竞争执法的专项行动,2022年6月至2023年1月,公布63起行政性垄断案件。2023年,市场监管总局开展民生领域反垄断执法专项行动,已公布6起行政性垄断案件。 通报的行政性垄断案件主要集中在城管、医疗、教育、建筑等民生领域,这些领域行业监管特征明显,行政机关在管理过程中可以直接进行资源配置。 反经济性垄断主要是技术问题,判断是否实质性妨碍了市场公平竞争,难度并不大。反垄断的硬骨头其实是行政性垄断。 -
安宁疗护扩大试点:体面告别是对生命的厚待丨快评
从理念与实践上,安宁疗护都在传达一个理念:有限的现代医疗技术无法扭转生命的自然进程,我们不可能将有限的资源投入到与死神赛跑的无限竞赛中去,应当珍惜现世、善待家人、善用资源,尊重生老病死的自然规律,适当时机下转入临终关怀与缓释疗法,悉心照料即将逝去的生命,安抚仍需生活的生者,朝向未来,让资源向下一代转移。 -
可编程的分子“注射器”
一种高效、可编程的分子“注射器”表现出了巨大的医疗应用潜力,这种工具可以把具有治疗效果的蛋白专一性地导入靶细胞中,并为基因编辑技术开启了一种新的策略。 -
郑永年:与全球化相向而行的广东,需要长肌肉的发展
社会保障、医疗教育和公租房都是“软基建”,是城市升级,也是高质量发展。这是高质量发展的制度条件,社会保障也是制度。 粤港澳融合必须有三个条件:一是科技进步,必须拥有一大批具有基础科研能力的大学、研究机构;二是转化能力,必须拥有一大批把基础科研转化成应用技术的企业和机构;三是需要支持科技进步的金融系统。 (本文首发于2023年2月9日《南方周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