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到兜底的营生”:西海固酝酿未来
2015年建档立卡的贫困户马志福,获得金融扶贫贷款5万元。由政府补贴利息,三年后只需归还本金。马志福的一头母牛,前两天刚生下了牛崽。根据当地“见犊补母”的政策,母牛每繁育一头牛犊,补助养殖户700元。 陈璋的手机里,保存着一张牛的部位分解图。一头牛被分成了多个部位:牛脖肉适合炖;牛前胸口感较嫩,适合涮锅;金钱腱脂肪含量很少,适合酱卤。“大城市的人,对吃什么部位的肉很讲究。我们现在从卖活牛向卖牛肉转变”。1320万只文昌鸡死于“摩羯”,万余养殖户在废墟上重建
林明武急需一台新的发电机,用于笼鸡降温。然而台风后,这种发电机在当地被炒出高价,由原来的每台5000元涨到3万元。 文昌鸡价格在涨,批发商却拿不到货。因为台风道路不通,一名批发商从9月5日开始,就没有鸡可以出售,生意暂时停滞,只能看着鸡价上涨。 台风后陆运不通,林明武只能选择空运。他算了一笔账,即使文昌鸡价格上涨,也不足以填补运输成本上涨的窟窿,空运的这批鸡每只得亏损5元。违规的清滩养蛏:边滑“泥橇”边下农药
泥橇,一块两头微翘的长条木板,中间立着扶手,驾驶者一腿跪在板上,另一腿蹬地,可以在泥滩上迅速滑行。四百年前,泥橇曾是戚家军战胜倭寇的“秘密武器”。如今,农药桶倾斜放在泥橇后方,匀速直线前进,农药从桶身上的小眼缓缓流出。 使用违禁化学品养殖体现出养殖户的惯性思维:将自然滩涂和海岸带当作农田管理,把养殖产品当作单一类型的“农作物”。“我询问的一对打药回来的老夫妻,他们非常热情,直言海滩跟棉花田没有区别,要确保蛏子高产,就得用药打死其他鱼虾蟹贝,还得赶走长嘴的水鸟。” 浙江省乐清市鼓励居民制止并举报违规现象,提倡在养殖过程中使用船耕机、生石灰、漂白粉、晾晒等方法清滩清塘。谁打破了猪周期?一场博弈与共谋
在城镇化、老龄化水平不断加深的趋势下,肉制品消费总量稳中有降。 头部猪企抗风险能力强,更能承受亏损,拉长低价期将加速中小养殖户出清,有助于自己占领市场。原奶市场怎么了?“未来可能会杀牛,但不会倒奶”
2023年开年,王牧之了解到收奶价格继续下滑,为3.5元/公斤-3.8元/公斤。“低于3.8元/公斤,养殖户绝对亏损。” “往年乳业周期下行时,奶价低,原材料的价格也低。但现在奶价低,饲料价格高。”保“猪”战打响:单月上涨30%,发改委启动猪肉储备投放
由于二次育肥的养殖户增多,市场上实际屠宰的出栏生猪减少,屠宰场收猪的价格和养殖户卖猪的价格出现倒挂,猪价被进一步推高。 非洲猪瘟暴发后,各大养殖场种群不同程度受损,恢复产能需要时间。一碗鸡汤卖出千家门店:老乡鸡凭什么争夺“中式快餐第一股”
养殖户在鸡的价格和销售渠道上话语权弱,束从轩想解决这个“卡脖子”问题,自己来赚卖鸡的钱。 淮南草母养殖到105天就可以上市销售,继续养殖对温氏而言并不划算。对于老乡鸡来说,只进行后面几十天的蓄养,同样提高了鸡舍周转率,降低了成本。 如果只有单一的餐饮公司,通常只能申请商务厅等部门的补贴,有养殖、加工等供应链公司,就可以申请农业部门、经信部门等多种补贴。 (本文首发于2022年6月23日《南方周末》)胶州湾海星泛滥之后,忧喜两重天
海星成灾,红岛人养殖的蛤蜊、海蛎子被大量蚕食。“只要有海星,你那一片滩涂上养殖的东西都会遭殃。”面对泛滥的海星,当地人没有别的招,只能靠人力清理,渔民用地笼网诱捕,养殖户雇用潜水员出海下潜捕捞,至今总共捕杀超过45万斤。退养禁食动物的“华农兄弟”们
根据“禁野令”,2020年,竹鼠、果子狸、蛇、豪猪等动物开始退养。湖南、广西、广东、福建、云南等养殖大省出台了补偿方案、转产指南。 国家林草局表示,没有贫困人口因为禁食决定而返贫和致贫。 将现在养的动物转销给药厂、养殖其他动物、改为种植业或是外出打工……曾经的养殖户中,一部分人已经找到了出路,一部分人仍在迷茫。 (本文首发于2020年12月17日《南方周末》)家禽养殖业自救 | 战“疫”
饲料短缺时,放牧这种原始的饲养方式在疫情时期重新出现,成为一些家禽养殖户自救的办法。“好消息是,中粮援助的玉米饲料全部都来了。”胡秉豹认为情况正逐步好转,鸡苗已陆续可以在省内运输,只等省外运输恢复,这样“生意又能活过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