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银行“香饽饽”,“塔尖”业务成为拯救者?丨透视金融业年报⑪
私人银行领域显露出一些不同寻常的信息:包括中信银行、交通银行、兴业银行和光大银行在内的4家股份行私行户均金融资产同比下滑;更出乎意料的是,一向以私人银行资产规模位居行业之首的招行罕见地未对业内高度关注的私行金融资产总额予以公开。 2023年,13家银行共增加近16万个私人银行客户,总量已达149万户。倘若按招商银行2023年三季报私人银行户均金融资产作为年报户均资产以计算近似值,12家银行私人银行户均资产为1468万元。 在已公布相关数据的13家上市行中,仅兴业银行私行客户数增速低于个人客户增速,其他12家银行均在此项录得正值。这说明各行零售客户布局普遍向私行倾斜。其中尤以民生银行、工行和农行明显。 私人银行客户需要金融机构为其提供高度定制化且具个性化安排的产品。大额保单和家族信托是较受欢迎的传承工具。评论区“个性化定制”:短视频平台如何制造“信息茧房”?
技术本身的进步既不可避免,也无可厚非,面对技术可能加剧社会对立和撕裂的风险,或许我们更应该思考的是技术的异化问题,即本身应该服务于社会和公众的技术,为什么反而对社会和公众本身构成了威胁?新能源汽车加速智能化,车险为何还千人一面?
智能化成为新能源车企下半场拼尽全力竞争的焦点。然而,目前没有一款为新能源车定制的车险。“专属条款”越发有“凑合”之嫌。基于大数据的智能化,新能源车险理应千人千面定价与和服务。 新能源车险贵的更深层次原因在于财险公司获取与积累的行车数据不足,难以充分计算并根据实际驾驶状况与风险水平进行千人千面的定价。目前的定价逻辑仍在一定程度上沿用传统车险的模式。 UBI车险分为PAYD(按里程付费型)、PHYD(按驾驶行为付费型)和MHYD(管理驾驶习惯型)等类型。其与中国内地新能源车险2.0最大的不同在于,UBI车险基于驾驶习惯定价,而传统车险则基于大数法则定价。 UBI通过采集驾驶者的驾驶习惯、驾驶技术、车辆信息和行驶环境等信息,根据人、车和路等多维度进行精准定价,提供更多元服务和精准定价的保险产品。快评|劳东燕一人成功反抗人脸识别滥用,真正解决还是要靠法律给普通人赋能
需要制定制度,规定哪些情况下可以用人脸识别,哪些情况下不可以用,而且要规定,如果单位选择使用人脸识别,就要对信息安全负起绝对的责任,一旦发生数据泄露,要规定高额的罚款和赔偿,压制滥用人脸识别技术的冲动。上海三房企“围标”:揭开拿地规则的明与暗
上海这套复杂的“招标评分体系”,虽然从一定程度杜绝了房企哄抢热门土地的现象,但从挂牌变成招标,中间增加的评标环节难免会造成信息不透明。 2010年,北京CBD核心区中服地块入市时,SOHO中国董事长潘石屹就曾发微博指责,该地的标书完全是“量身定制”,全世界仅有一家公司符合所有条件。 除非完全放开,公开竞价,否则再细致的规则,也仍有漏洞可钻。但完全放开,自由竞价,有可能会再度激生地王,这显然有悖于当下政府控制房价的思路。算法推荐带来"信息茧房",别以技术之名糊弄网民和群众
对于拥有强大算法和技术支撑的信息平台来说,一心“取悦”用户还远远不够,更要自觉执行中央有关政策法规,不能有侥幸心理,任凭暴力、色情等不良信息泛滥,不能借技术深奥之名糊弄网民和群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