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扎克伯格写信“举报”:科技巨头屈从施压,揭开美国政治丑陋一角丨快评
换句话说,“推特文件”也好,此次的“扎克伯格信件”也罢,它们都反映了一个事实:美国各大科技公司近年来已经越来越像美国主流媒体一样,在被施压之下沦为民主党政府控制舆论的白手套,控制言论的逻辑起点并非为读者、用户与选民服务,而是反映了特定利益集团的诉求。它们虽然仍旧打着媒体与社媒平台的旗号,却已经接近马斯克口中的“未经注册的极左政客游说公司”。这一切都在危及美国建国宏大叙事一份子的宪法第一修正案(言论自由),也揭开了美国政治劣化的冰山一角。 -
张宪光 | 人生得一知己足矣:书信中的张爱玲和宋淇夫妇
张爱玲过着隐居而与世隔绝的生活,信是她与友人接触的方式,在她看来,写信似乎比见面更可靠,比交谈更自然,比小说更接地气。对读者来说,那些信件便是时间之海本身,原本晦默无声,如今我们穿过隐秘的时间隧道听到了那海的喧嚣和纯净。徜徉在厚厚的两卷书信的河流里,可以领会到友谊的湿度和温度,听得到那巨大的孤独和寂静。 -
陈冲的写作之旅:唯一不朽的只有此刻
在一来一往的信件中,金宇澄发现了陈冲对文字的驾驭能力,他鼓励陈冲多写,在《上海文学》开专栏。值得一提的是,在提笔给金宇澄写信之前,陈冲和金宇澄是素未谋面的朋友,两人靠书信分享彼此对文学的见解,用一种古典的方式建立起友情。 -
《爱因斯坦论政治》:在他的政治信条里,人始终排在第一位
在给好友劳厄的信件中,爱因斯坦表示不赞成科学家要与政治保持距离的观点,认为这是不负责任的表现。 -
《癸卯年》兔票丑上热搜,一张票一套房为什么不香了?
回想从前车马慢,贴上邮票,寄一封信传递给远方的亲友表示思念,鸿雁传书成为人们的习惯。但随着数字时代的到来,信件逐渐退出了历史的舞台,邮票失去了实用价值、淡出大多数人的生活,集邮市场开始逐渐熄火。 “知道”(nz_zhidao)跟你谈谈,集邮现在为什么不香了。 -
对话作家荞麦:我从这些信件里看到了一代痛苦女性的形象
你会看到人的困境是在于,尤其对于女性来说,她知道可能这个东西好,但是她承受不了,她知道那个东西可能更传统、更保险,但她走进去之后,发现也不保险。没有哪条路是容易的。很多人觉得自己能通过一两个决定把生活稳定下来,其实生活时时刻刻都会出现问题。 -
五百封中国“金智英”的来信:“在她身上找到自己的影子”
两年来,编辑部陆续收到了五百多封信件。信的主人来自全国各地,从70后到00后,有男有女。几乎每个人都按照“某某年生的某某”为格式署名。有人发来长长的邮件,也有字迹工整娟秀的手写信。信的开头,有人亲切地称呼收信人为“智英姐”,也有人说,虽然不知道你是谁,但你是这个世界上第一个知道这些事的人。 (本文首发于2021年12月9日《南方周末》) -
大文豪的误会:“低情商”的安徒生做客狄更斯家,不理解“英式礼貌”,友谊小船翻了
狄更斯表面上打着哈哈,背地里给朋友的信件中则大肆嘲笑安徒生糟糕的英语,“乡下人”的举止,当然更多是抱怨安徒生不接翎子赖着不走的低情商。安徒生离开后,狄更斯在客房的镜子上写下:安徒生在此屋睡了五周,对我们家来说是度日如年!两位文豪友谊的小船从此翻倒,狄更斯再也没有回复过安徒生。 -
学校心灵信箱为何常常成为摆设
很多学校心理咨询室没有多少学生光顾,心灵信箱没有收到多少学生信件,并不是说孩子们就没有寻求心理帮助的诉求,问题可能在于我们没有设身处地给孩子建立一个安全的心理求助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