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住建部:到年底计划让450万青年人、新市民能够住进保障性住房
-
多地取消商品房限价,“市场归市场,保障归保障”
商品房价格随市场价格关系波动,解决住房困难问题的保障性住房供给加大,有助于合理有序地解决住房问题。 -
地方政府收购商品房早有试点:钱从哪来,收谁的房?
将存量房源转化为保障性租赁住房,地方政府在履行政府职能的同时又消化了房地产库存。 郑地租赁以收购的房子作为抵押进行融资,其中国家开发银行的贷款是重要资金来源,贷款利率1%左右。 由国企收购国资房企的存量房源相当于“左手倒右手”,是为了让国资房企回笼资金继续在土拍市场托底。 -
倪鹏飞:房地产发展新模式关系到供给体系的重大变革
过去,为快速解决住房短缺的问题,改革计划经济体制下的福利住房制度在多方博弈和探索中,逐步形成了以外延、外生、高速、开发和投机为特征的住房发展模式。现在可能正在转向一种双轨模式,即市场负责市场部分,保障则交由政府负责。 -
首提标本兼治,加快构建房地产发展新模式 | 报告解读
“把化解房地产风险放在首位,并且强调标本兼治,这是之前没有过的。” -
城中村改造、保障房建设城市扩围,可享受专项债、PSL等政策支持
-
政府主导,房票安置:万亿城中村改造探路楼市新解法
拆除新建由市场主导的“一二级联动”变为政府主导的“一二级分离”。 房票的好处在于,能将拆迁产生的购房需求引导到楼市里,不用再建回迁房,既可以定向去库存,也能腾出空间落地公共设施和保障房。 三大工程所需资金在万亿级别,专项债作为资金来源可能并不够,需要PSL作为补充。 -
老房子卖给国企当保障房,多地跟进“以旧换新”
一方面是支持改善性购房需求,另一方面是为了丰富人才公寓和保障房供给种类。 连云港已出让未建设、含有配建保障性住房的开发项目,允许缴纳保障性住房易地建设费,由国企平台限期收购“卖旧”的房屋作为保障性住房或人才房使用。 收购二手房对开发商的资金体量有一定要求,选择这一模式的房企并不多。 -
保障房规划与城中村改造结合,楼市祭出供给侧改革“组合拳”
14号文的一大重点是推出配售型保障性住房。由国企建设和销售,按成本价供应,业主拥有完整产权,但只能封闭流转。 城中村改造主要是针对保障性租赁住房,通过拆除重建和存量提升筹集房源,主要是为新市民、青年人等提供租住选择,属于配租型保障房。 “构建‘先租后买’、‘先小后大’、‘先上车后改善’的住房资产拥有阶梯,最终成为城市的有产者。” -
你买的房子办不了房产证?“容缺处理”来解围
“容缺受理”就是“先上车、后补票”。在房地产领域试行“容缺受理”,并且根据形势扩大适用范围,对于助力房企解困、保障购房者权益等方面都将起到明显作用。 (本文首发于2023年5月18日《南方周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