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人寿利明光:保险公司必须坚持做正确的事,以确定性应对各种不确定性
-
邮储银行成为市场首批参与证券、基金、保险公司互换便利工具项下债券回购交易的机构
-
“五篇大文章”恰满周年,2024年“金标杆”揭榜在即
银行业测评机构由2023年的20家系统性重要银行扩容至43家;保险业测评机构从2023年的9家保险公司扩容至保费收入规模位居行业前列且信息披露度相对完善的35家险企。 这是当下中国主流传媒率先推出的以全面反映银行保险机构践行“五篇大文章”质效作为主要评价导向的榜单体系。 公募基金损益榜测评对象为经历2017年10月30日至2024年10月30日的全市场四类主流基金,包括普通股票型、主动债券型、混合型和主动QDII型基金,涉及约6500只基金及其所属约170个基金管理人。 “牧羊犬—中国金融业合规云平台”已是目前国内金融合规大数据领域信源覆盖最广、采集准确率最高、数据分析功能最领先的平台产品之一。 -
破解“房没了,债还在”窘境,海外各国有何前置制度?
目前,包括中国和日本在内的大多数主要经济体,实行完全追索权的房贷制度。仅有美国和加拿大两个国家的部分地区等实行非追索权房贷制度。 2008年至今,国内房贷险几乎在媒体上“销声匿迹”。目前市场上仅有极少数保险公司还有房贷险产品。但监管机构和保险公司已甚少披露此险种的保险规模。 加拿大、美国和日本的房贷险均由国家政策性保险机构与商业保险机构相结合,法国银行业则基本要求按揭人购买房贷险。 -
14家险企偿付能力低于警戒线,如何自救?
保险公司同时符合三项监管指标方可被视作偿付能力达标公司:核心偿付能力充足率、综合偿付能力充足率和风险综合评级分别不低于50%、100%和在B类及以上。 部分中小险企受益于差异化规则,偿付能力指标得以提升,并成为拉升全行业偿付能力充足率水平的重要因素。但保险全行业核心偿付能力充足率与2022年实施“偿二代二期”之前相比下降较为明显。 14家保险公司低于监管规定的最低偿付能力标准,这些险企偿付能力不达标的主要原因是实际资本不足、公司治理或内控存在重大隐患。 -
存款保险如何让存款更安全?|两会金融界之声
存款保险制度不仅仅发挥了风险早发现、早纠正作用,还在处置部分中小商业银行风险事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实践中,由于存在信息共享不足,且受限于《存款保险条例》限定,存款保险机构可直接收取的信息较少,制约其在风险警示、早期纠正和风险处置中作用的充分发挥。 如何做到第一时间识别风险?真实、准确的财务数据是美国联邦存款保险公司快速行动的前提。 -
反“漂绿”动真格,哪些行业被重点关注?
牛津大学的最新研究表明,传统油气行业以外,反漂绿监管已经迅速覆盖航空业,以及银行、投资基金和保险公司等众多金融服务机构。 英国广告标准局先后作出并公开了32份针对误导性环境声明的裁决,其中14份裁决涉及企业气候声明、7份涉及航空业。 -
01:12
利用规则谋利?开车碰瓷被判诈骗罪
仅仅3年多时间,刘某利用拐弯让直行“路权优先”的驾驶规则,先后故意制造56起交通事故,先后获被害人“赔偿”或保险公司“理赔”费用10万余元。 利用规则,故意制造交通事故,要求对方赔偿,与前些年频频发生的行人“碰瓷”事件没有两样,不同的只是一个是人撞车,另一个是车撞车。行人碰瓷已被认定为诈骗行为,开车碰瓷理应同样对待。 -
网红险“惠民保”遇冷,新规欲破“留人”困局
改善参保年龄结构、留住健康群体,是“惠民保”的当务之急。2022年,一半左右的“惠民保”参保率还不到10%。仅8%的惠民保参保率能达到30%及以上,主要来自浙江和广东地区的城市。 “团单”获准,被众多保险公司视作第二版征求意见稿最大亮点之一。“只要这个单位不是为了买‘惠民保’成立的,就能买团单。”会下团单的主要是国有企业、政府机关等。 “两版征求意见的多场研讨会上,很多专家都建议‘一地一保’,减少内卷。”一个地方的产品太多,就会分散资金池,降低风险共济的能力,也可能引起不必要的竞争。 -
监管“长牙带刺”,银保机构一年被罚150亿元|2023新金融发展报告⑤
个人被罚金额最高的十张罚单均与非法买卖外汇有关。其中,个人受罚金额最高达6093.54万元。 在2023年十大罚单中,六张罚单的处罚对象为非银保类金融机构,且有三张罚单均与支付结算业务有关。 监管部门对非银行支付机构、商业银行和保险公司的合规范围界定已越来越清晰。金融风险和监管空白正被逐一化解和消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