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现179项安全隐患,国务院安委会在江西明查暗访
在三季度安全生产明查暗访工作中,第十检查组此次在江西检查的31家企业,涵盖工贸、化工和危险化学品、矿山、城镇燃气、粮食仓储和建筑施工等领域,发现问题隐患179项,其中包括4项重大事故隐患。 -
变“暗举报”为“明报告”,能否减少安全生产事故?
“员工如果举报,担心在企业里不好过。(事故隐患内部报告奖励机制建立后)企业鼓励员工报告且还要给员工奖励、荣誉,那么,员工的顾虑和担心就不存在了。” “企业内部报告了问题隐患,监管执法部门下去检查也发现了,这种情况下按照规定不予处罚。” -
韩国“淘金”热:中国工人殒命大火背后
仅仅42秒过后,原本清晰的监控镜头,就被浓重的黑烟彻底笼罩,一片漆黑。 火灾对尸体损害非常严重,“几乎无法区分男性和女性”“必须进行DNA检测等精密检测,以准确识别死者身份”。 17名中国遇难者中,有3名男性,14名女性。这些女性中,有多位只有二十多岁。 虽然韩方消防部门指出遇难者应对火灾策略不当,但有多家韩媒报道显示,涉事企业本身存在安全隐患,此前就曾发生爆炸事故。 -
善择ESG风险跟踪第26期|247家公司暴露ESG风险,上海建工旗下企业轨道工程发生事故致1人死亡
-
换车换手机换设备……“以旧换新”撬动万亿市场,钱从哪来?
如何调动消费者积极性,以市场为主,通过政策支持和引导,可以“政府拿一点、企业让一点、金融扶一点”。 近期河北燃气爆炸事故引起社会关注,也反映出市政设施存在较多安全隐患。《方案》提出推动老化燃气管道、地下管网、桥梁隧道、窨井盖等基础设施安全改造和数字化更新,有助于打通城市中“看不见的角落”的堵点。 2009年的政策推行过程中,部分企业没有及时调整投资需求,造成新的产能过剩,这些问题也值得警惕。大规模以旧换新政策在落实过程中,很可能出现偏差,我们不能讳言和回避。 -
一个消防救援队的春节 | 记者过年
统计数据显示,2003年非典后、2008年金融危机后以及2023年新冠疫情后,包括火灾事故在内的安全生产事故均有反弹。有专家认为,这背后的共同规律在于,经济受到影响时,企业的安全投入减少。这也导致安全管理难度加大,危险因素增加,对城市消防监管和救援提出挑战。 2024年1月26日,国务院安全生产委员会办公室发布《关于开展消防安全集中除患攻坚大整治行动的通知》,决定自即日起至3月底,在全国组织开展消防安全集中除患攻坚大整治行动。对消防指战员来说,重担更胜往年。我好奇他们会如何度过这个春节。 -
强调商业道德仍是企业履责的基础——10月企业社会责任警示事件分析
10月警示事件中所曝光的企业违规行为具有代表性,其中不乏安全伤亡事故、虚假宣传、产品质量不过关等典型的履责缺失现象,更有涉事企业多次违法,漠视环境责任。 -
应急管理部:今年重特大事故有所反弹,长峰医院火灾严重冲击安全底线
截至目前,各级各部门共检查企业单位120余万家,排查隐患460余万项,其中重大事故隐患1.9万余项,处罚金额7亿多元,责令停产整顿企业3.5万余家,对30.7万家企业开展帮扶指导,兑现举报奖励450余万元。 -
绿色工厂争议:有环境违法违规记录,还“绿”吗?
2023年3月公布的第七批绿色工厂最终名单里,45家企业存在环境违法违规记录。 绿色工厂评选背后争议的焦点是,“环境污染事故”如何定义?企业环境违法违规记录是否构成绿色工厂参评“一票否决”条件? 各地评审的尺度不一,也造成不同省份入选的绿色工厂环境表现不同。来自浙江、上海、江苏、黑龙江、重庆、四川的企业环境表现较好,近三年来在绿网数据库中没有环境违法违规记录。 一家绿色工厂的绿色亮点是什么,有何生态价值,能为同行作何示范,都应进一步公开相关信息。 (本文首发于2023年4月27日《南方周末》) -
安全与健康问题频现,企业履责须“向实” ——2月企业社会责任警示事件分析
2月份发生在合规管理领域的警示事件仍占比最高。与此同时,食药安全问题频发,多家食品药品生产企业被监察机构处罚。安全生产领域,内蒙古阿拉善左旗煤矿坍塌事故备受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