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1:48
丰子恺:无宠不惊过一生丨那年今日
1975年9月15日,丰子恺在上海与世长辞,享年77岁。他一生涉猎广泛,著作等身,在文学、翻译、书法、音乐等诸多领域有非凡建树,画作和文章多次入选教科书。丰子恺绘画师从李叔同,国文求教夏丏尊。27岁出版了第一部漫画集《子恺漫画》引发轰动。他使漫画从原来的讽喻功能转向美学功能,含意隽永,造型简洁,画风朴实,寥寥几笔意境全出,“小中能见大,弦外有余音”。他始终以悲悯仁爱之心去发现感受生活中的真善美。 最好还是“豐子愷” ——两个繁体字里的文化意趣
中国传统文人在文字上的良苦用心,于文字上的痴情,借由“豐子愷”,可窥见一斑。 “坐不改姓”,是我们的传统。尊重传统,就得尊重“豐”姓。 豐子愷应该回家了。丰子恺的人性与佛心 | 丰子恺诞辰120周年
“丰子恺最大的成就,或许是在20世纪变幻无常的政治中,始终保持着一种自由自在的精神,当许多人在艺术创作与政治活动之间进行痛苦的选择时,他没有完全被现实击溃,也不为历史所出卖”贫贱江头自浣纱
“现在,有人写别人历史,或写自己的历史,常不尊重历史事实,这至少是不科学的。”大家为“聂树斌”刷屏,我却想起了“三鹿事件”
我笃信两种力量,一个是“守”的力量,无论涉世多深、现实多复杂,都要守住心灵堡垒,保持犀利、冷静、真诚、客观;一个是“渐”的力量,我深切赞同丰子恺先生的同名文章,相信只要坚持点滴地去做,就会让自己的生活、工作乃至人生有所不同。【名士汇】后代 回望丰子恺
很多人看来,丰子恺的盛名之下,其后代的生活必定非常风光。实际上,丰子恺一生慷慨,画作随手赠送他人,留给后辈的作品寥寥无几。多年来,从丰子恺的身上,后辈们得到更多的是耳濡目染的文学气质和淡泊名利的品性修养。艺术三昧 (从92779复制)
八十年前的一次征文活动
1932年底,《东方杂志》发起了“1933年新年大家做一回好梦”的征文活动,许多答案充满“载道”与“言志”的成分,有些完全是乌托邦式的幻想,有些干脆就是一篇社会改良设计书,有些答案比较悲观,有些答案颇为有趣,从大的背景看,虽然难脱时代的烙印,今天重读当年应征的文章,仍然饶有兴味。掩卷遐思,有着难以言说的感慨。我是一个兵 ?
院方给小孩子这样的环境,每天反复广播从军歌曲,接受“打败”、“消灭”这些词组,是合适的、可以的吗?我印象中美好的幼儿教育,应是丰子恺先生、叶圣陶先生等前辈所提倡的纯真与童话的内容吧?这是落后过时的教育了吗?我国早期儿童教育的目标内容,究竟是什么?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