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农 | 与世无争的养生主义者嵇康之死:对鲁迅意见的一点修正
虽然嵇康是被司马昭杀掉的,但不能由此得出他反司马昭的结论,只能说他不拥护司马昭而已。这样的道理过去有许多人想不通,研究“竹林七贤”遂多误解。人们往往习惯于按现在的事理而非当时的逻辑去看待问题分析问题,遂多隔膜之论。《世说新语》正确打开方式:权贵懈怠之书,无意义却“有意思”之书
文人喜欢《世说》是必然的。唐宋以后,随着皇权扩张,科举制度成熟,文化教育普及,社会阶层之间的流动大大增强,魏晋那样的名士失去了社会基础,而社会上的读书人却数量激增。也就是说,《世说》里的文化资源,和后世文人是共享的;《世说》里的名士特有的社会保障,是后世文人没有的;而《世说》名士不必介怀的体制约束,却是后世文人所必须忍受的。读《世说》,不生出虽不能至而心向往之的感觉,才怪呢。《世说新语》为何“冷落”谢灵运?可窥见刘义庆的价值观
曹丕害死了曹植?好色乎?通达乎?铁腕乎?——解析《世说新语》中的曹丕形象
《三国志·文帝纪》最后,陈寿评论说:文帝天资文藻,下笔成章,博闻强识,才艺兼该;若加之旷大之度,励以公平之诚,迈志存道,克广德心,则古之贤主,何远之有哉! 剥去高级的形容就会发现,陈寿话说得非常损。有朋友把这句翻译为:“曹丕可有文化了,要不是缺德,可是个好皇帝啊。”可谓相当精准。宋陵
《世说新语》有个故事,“过江诸人,每至美日,辄相邀新亭,藉卉饮宴。周侯中坐而叹曰:‘风景不殊,正自有山河之异!’皆相视流泪。唯王丞相愀然变色曰:‘当共戮力王室,克复神州,何至作楚囚相对?’”宋已经过去千年,克复宋朝是不可能的了。《世说新语》与朋友圈
历代文人,都爱读《世说新语》,读了就忍不住要模仿,所谓“人鲜不读,读鲜不嗜,往往与之俱化”(刘熙载语)。很自然地还会拿它和《晋书》比,写同一个人,《世说》气韵生动神采飞扬,《晋书》就如同“拙工绘图”,呆板无味。虽然《晋书》是喜欢抄《世说》的,但把《世说》里的段子丢进一堆枯燥的履历表里,光彩也就被掩盖住了。趣味是掌故的灵魂
唐吟方的《雀巢语屑》《尺素趣》二书,以及他正在《东方早报》“艺术评论”上连载的《雀巢语屑录》,保有古风,更有新意有一说二 《我知道》录制现场实录
郭敬明:“《世说新语》比较像那个年代的微博,是碎片化的阅读,记载了很多那时的人文故事,短短的,小小的。”崔永元:“除了《世说新语》,还有《论语》,你看像不像现在的微博和微信,而且是高质量的,……”【世说新语】家世与友谊 (从40275复制)
在血亲与友谊之间,我个人的建议是保持三七到四六的比重, 也就是说对于亲友以外社会关系的发展给予略微重一点的考虑, 因为那将使得我们的资源扩展与基础保障同时得到周全。【世说新语】言语、容止、术解(三则)
进入耄年的林墉与苏华,日前同去办理结婚登记手续——如此说来,林苏相濡以沫几十年,竟是非法同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