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外籍人才可任国企法定代表人,浦东推开“制度型开放”大门
当下最为重要的是吸引外资,深度融入国际市场,“以开放保改革”。 探索融入全球科技创新网络的“离岸支点”机制,“‘离岸支点’这个提法前所未有,也是科技创新制度型开放迈出的最大一步。” 支持外籍人才担任上海自贸区及临港新片区、张江科学城的事业单位、国企法定代表人。取得永久居留权的外籍科学家在浦东可领衔承担国家科技计划项目或担任新型研发机构法定代表人。 以往,外汇政策或多或少影响跨国企业落户上海,在这方面进行制度突破是提升全球资源配置的关键。 -
高标准对接国际经贸规则,“应聚焦数字经济领域的制度型开放”
目前来看,上海自贸试验区在对接CPTPP、DEPA的过程中总体仍然处在探索阶段。 在保护国家安全的前提下,将来如何进一步对接数字产品的非歧视待遇、计算机设施的位置等国际高标准规则,还需要做更多的系统性考虑,这也为上海自贸试验区先行先试提供了空间。 对外商投资实行“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管理制度”,从上海自贸试验区试点到以法律的形式确定下来,在全国范围内实施,达到了自贸试验区经验可复制可推广的效果。 -
上海自贸试验区十周年:对接世界,做制度创新的“试验田”
上海自贸试验区的设立解决了“这位年轻人”的彷徨,“告诉了所有的企业,浦东、上海乃至中国要发展成什么样子”。 “以前我们参加的是政策宣讲会,现在更多是调研会。自贸试验区的制度创新,很多想法是从企业端产生的。” 在泓明参与上海自贸试验区的一项制度创新时,浦东新区具有“法规立法权”的独特优势就发挥了重要作用。 上海临港新片区的知识产权维权互助基金是全国首个市场化运作的此类基金。目前成员单位近180家,资金规模近130万。 -
突发!上海自贸区新片区放宽非户籍人才购房限制:由5年社保转为3年
-
浦东往事:一个“点石成金”的试验田
从1990年到2017年,浦东的GDP总量从60亿增长到9500亿,扩大了158倍。浦东新区“万丈高楼平地起”,成了中国中部广阔腹地经济增长的引领者。“如果闭关锁国,上海不重要,但如果要发展海上贸易,上海就非常重要。” -
上海自贸区:让“沉默的权力”公开透明
自2013年在上海自贸区诞生第一版“负面清单”以来,经过三年的发展,它已成为政府治理和社会生活中的一个流行概念。随着负面清单一步步从试点推向全国,它将逐步演化为“权力清单”,成为行政体制改革的一大推动力。 -
一家洛阳担保公司如何“还魂”上海自贸区
一家早在2013年底便已被强制退出担保业、连印章都被收缴的洛阳公司,却改头换面在上海自贸区“复活”后大肆开展线上线下“理财”业务,并通过精心设计的合同编织了一场投资大骗局。 -
给浦东的钱更多自由 上海自贸区究竟能做什么
自2013年9月上海自贸区挂牌之后,企业纷纷来此注册。但直到现在,他们还是没弄清楚可以做什么。而上海主政者念兹在兹的仍是金融中心的地位,他们正在等待一项即将在自贸区落地的金融新政。 -
上海市府副秘书长戴海波被查
3月17日,上海纪委网站发布消息:上海市政府副秘书长戴海波涉嫌严重违纪违法,目前正接受组织调查。2013年9月,上海自贸区成立时,戴海波任常务副主任,2014年9月被免。 -
自贸区
上海自贸区挂牌设立一年后,自贸区名单扩容,广东、天津、福建跻身其中,仍没有安徽的名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