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行动是应对气候危机的根本 南方周末中国企业双碳行动力榜(2021/2022)解读
2022年11月,《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二十七次缔约方大会(COP27)在埃及沙姆沙伊赫举办,本次大会被称为“落实的COP”,大会敦促各国在COP26成果的基础上,将气候雄心和气候承诺落实为气候行动。 2022年10月27日,中国生态环境部发布《中国应对气候变化的政策与行动2022年度报告》,阐述了关于《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27次缔约方大会的基本立场和主张,再次聚焦行动与落实,提出真正有效应对气候变化依靠的是落实,而不是口号。 从彰显气候雄心到聚焦务实行动,在当前的背景下显得尤为重要。 然而,企业对气候问题虽有共识,但在策略及实践层面,行动差异较大。人们逐渐开始关注,争相发布的净零承诺是否符合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将升温限制在1.5℃的情景?企业发布净零承诺后是否言出必行、是否制定了与其脱碳目标相匹配的战略行动?气候雄心与行动之间是否存在“洗碳”(Carbonwashing)的空间? 为跟踪、研究中国企业及外资在华企业对双碳战略的响应以及绿色低碳转型现状,南方周末中国企业社会责任研究中心发起了“中国企业双碳行动力”调研项目,聚焦于低碳转型大浪潮下的企业双碳行动。 (本文首发于2023年2月2日《南方周末》) -
2021年堪称全国“历年最热”,全球气候变化亦警告升级
过去一年堪称“历年最热”。2021年全国平均气温10.53℃,较常年偏高1.0℃,为1951年以来历年最高。 在之前的评估报告中,IPCC只表示地球正在变暖是明确的。但在最新报告中,IPCC首次明确描述气候变化的威胁和行动的紧迫性:“任何进一步延迟全球适应和缓解行动,都将错过一个短暂而迅速关闭的机会之窗。” -
IPCC发布“红色警告”:部分气候变化后果已无法逆转,需谨防“气候临界点”到来
全球气温将会在2030年上升至摄氏1.5度,比此前的预测结果提前10年,气候变化的灾害性影响正在逐渐逼近。 -
伪造镇政府印章给板材厂做环评,抓了 |一周环保热点
2019年11月26日,联合国环境规划署(UNEP)发布最新报告,再次拉响警报。如果全球温室气体的排放量在2020年至2030年之间不能以每年7.6%的水平下降,世界将失去实现1.5℃温控目标的机会。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警告说,一旦升温突破1.5°C的临界点,气候灾害发生的频率和强度将大幅上升。 -
来自IPCC的气候变化警告:冰川消融加速 海水酸化变暖
在高排放的情景模拟下,2100年冰川平均损失量将达到1/3以上。不只是南北极,报告预计在欧洲、东非、热带安第斯山脉和印度尼西亚发现的较小冰川的冰量将减少80%以上。 -
IPCC最新报告:可持续农业可应对气候变化,但机遇期正在快速关闭
-
IPCC特别报告:少升温0.5℃,北极无冰风险降低
地球多升温0.5℃,对更加敏感的生物比如珊瑚,也许是灭顶之灾。 -
2013年十大科学新闻
2013年科学界激动人心的十大发现。NO.1:欧盟、美国分别宣布“大脑计划”;NO.2:IPCC报告:全球变暖几百年内无可逆转;NO.3:“嫦娥三号”实现软着陆。 -
250名美国科学家发表联名公开信 拯救IPCC!——独家专访联名公开信发起人盖里·佑赫
上周,美国政府收到了一封来自国内逾250名科学家的联名公开信,科学家们在信中高呼:希望世人能将关注的焦点转回科学范畴的争议上去,而不是莫须有的夸大其词。 -
谁绑架了科学? IPCC遭遇史上最强信任危机
为何在哥本哈根会议结束还不到三个月,国际社会就出现对IPCC的从技术到道德层面的精确打击?为何在哥本哈根会议结束还不到三个月,国际社会就出现对IPCC的从技术到道德层面的精确打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