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北大博士,到民办高校当讲师
半年间,林佳向国内211高校与普通本科院校投递了三十多份简历,截至今年7月,她只参加了两场高校的面试,没有收到来自任何一所高校的offer。 大部分高校都对应聘博士提高进入门槛,如果第一学历不是“985”与“211”高校,几乎难逃在第一轮就被刷的命运。 -
四川大学一次性撤销31个专业为哪般?
今天的四川大学由于是合并了原四川大学、原成都科技大学和原华西医科大学三所学校,专业门类比较多,包括这次拟裁撤专业在内,本科专业高达143个,仅建筑与环境学院此前就有10个专业。 像四川大学这样的985高校,主要还是考虑招生,也就是前端的生源市场竞争。 -
强基计划四年探索:报名趋于理性,选拔方式调整,学科不断扩容
根据天津大学机械工程学院教授曲传咏的观察,普遍来看,强基计划里有20%的学生都属于比较喜欢且希望在本专业道路上继续走下去的。据他了解,不少强基班学生在读研时会换专业。 以武大化学强基班为例,第一届入学的学生的高考分数比普通批次同专业同学要低10-20分,但2023年入学的这届学生分数已经持平,而该校有的学院强基班录取分数线已经高于普通批次考生。 -
00:54
深圳一高职砸钱买书,力度远超多所985丨有数
去图书馆只是为了蹭空调?四年大学生活你可能在不知不觉中“亏了”几千万。今天是世界读书日,不如用每年买书花了多少钱,来比一比全国各高校图书馆的“硬实力”。 据教育部发布的1261所高校图书馆纸质资源购置费排名,前五分别是北师大、中大、北大、复旦和武大。深圳信息职业技术学院排在第37名,远超北航、中南大学等多所985。东北地区没有高校跻身全国前50。你的母校进入全国前50了吗? -
辽宁大学校长余淼杰:东北高校如何引才?| 大学校长说
我们最近极有可能全职引进一位大概率能获诺贝尔奖的经济学大家,如果他加盟,辽大甚至有可能成为中国第一个经济学拿诺奖的高校。 毫不谦虚地说,辽大的经济学已经成为东北经济学的高点,也可以说是领头羊。即使与国内“985”高校相比,我们的经济学也丝毫不逊色。 -
01:28
“五年未升副教授转岗后勤”,应正视“博士供过于求”现实
近日,一则《太原师范学院引进和稳定高层次人才管理办法》在多个网络平台上流传。其中,“引进的博士研究生来校工作满五年,如未能晋升副教授,本人需服从学校安排转到后勤、保卫等服务保障岗位”,这一内容瞬间引发网络热议。 有网友感叹“以前只是985名校非升即走,现在地方名校也开始效仿”,顺带再度引发了有关“青椒待遇悲惨”的一些讨论。其实,这则“新闻”本身是一篇三年之前的旧闻,其所反映的问题并不自今始,而问题本身也并非“青椒难熬”那么简单。 “博士不好就业”的现象已经延续多年。“上海交大医学博士当中学保健员”“核物理专业博士应聘城管”等新闻层出不穷,反映的是博士“向下兼容”的现实。在社会需求与教育供给脱节的今天,社会各界理应正视“博士供过于求”的现实,高校理应思考博士招生培养计划的调整之道,象牙塔里的学子也应直面这一变化,认真考量“要不要攻读博士”这个重大抉择。 -
“五年未升副教授转岗后勤”:应正视“博士供过于求”现实 | 快评
教职这个就业市场已经从多年之前的博士一方的卖方市场,变成了今天高校一方的买方市场,议价能力的权重转移到了高校这边,而且从985高校蔓延到了地方高校,博士生的日渐供过于求与此存在因果关系。 -
“山河大学”是什么梗?为什么突然火了
“山河大学”火了。而鉴于山东有2所985高校,还有网友提议去掉山东,加入江西,同山西、河南、河北组建“西河大学”。你对“山河大学”有什么看法吗?来说说吧。 -
暂停三年后,陆生赴台交换重启
据南方周末记者不完全统计,至少有22所大陆高校发布了2023年春季的赴台交换通知,大多为985、211类院校,共14所;另有8所一本、二本院校。 在世新大学的选修课上,姜天媛作为唯一的陆生,总是撞上老师们讶异、好奇的目光,并在课堂上被提起。 与春季批次相比,秋季交换项目的竞争变得激烈了。姜天媛听说,自己的大学室友提交了秋季赴台交换申请,但在面试环节就被淘汰了。 (本文首发于2023年6月1日《南方周末》) -
停招再复招:一个“小学六年变四年”实验样本
有毕业生回忆,入学时近百名学生参与了这场实验,到初三毕业前夕大概剩下四十多人。每年也有因为“跟不上进度”,转学或留级的同学。 据该校统计数据,自1987年建校以来,该校学制改革实验班学生考入C9和985高校的比例约17.5%,目前考入科大少年班的人数为26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