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耀科技大学公布招生信息:其硕博生为何要与境外高校联合培养?
要在普及化时代,破除“唯学历”教育观、人才观,建设高质量高等教育体系,也可以进一步探索扩大大学的办学自主权,鼓励部分高校探索“自主办学,自授文凭”的新的学位授予办法,激发高校的办学活力。“双一流”扩容,怎样做加法?丨两会圆桌
我仍然不太赞成将地域、人口等因素简单地或者说过紧地与“双一流”设置捆绑在一起。“双一流”建设主要是国家层面的布局,主要判断标准是,看能不能更快地提升我国高等教育的综合实力和国际竞争力。但公平性问题是一个需要重视的问题。贾平凹之女贾浅浅改简历引争议:教师学历信息该公开到什么程度?
公开高校教师的学习经历,是为了促进信息公开。就此看,学校有必要明确公开到哪一步,要求教师提交、公开哪些学历信息,是从高中学历开始,还是从高等教育学历开始,这可以在征求教师意见基础上,制定信息公开规范,而真实、准确、完整是信息公开的方向。社会舆论也要以理性的态度看待学习经历,消除学历偏见,不能因为某个人某一段学习经历“不好看”,就质疑其能力。职业本科不再要求学生写论文:可考虑取消本科论文硬性要求丨快评
此次取消职业本科的论文硬性要求是一个好的开始,教育界也可考虑将之推广到普通本科领域。将本科毕业论文从“必选项”变为“可选项”,更好地尊重学生的兴趣与志业,让学生们各得其所的同时节省高等教育资源,如此也不负教育学里“因材施教”与“各长其长”的理念。“全球文科倒闭潮来临”:泡沫的破碎,未尝不是转机丨快评
“全球文科倒闭潮”显示了泡沫的破碎,也未免不是一种转机。那些还坚持读这些专业的,就并不是为了赚钱的功利性目的而来,也不是因为受什么“身份政治”“种族/性别理论”的煽惑而来,而是着实出于真爱与研究的兴趣而来,并认同文科专业作为高等教育的“消费属性”,秉承“行有余力,则以学文”的理念而来,这对于真正的文科研究与人文教育而言,未尝不是一件好事。高等教育强国指数发布,中国领跑第二方阵
新设博士点激增80%:扩招背后的逻辑与挑战
以新增一级学科博士点数量为例,在上一轮的审核结果中有268个,而此次为480个,增幅达80%。而从专业学位博士点数量来看,今年新增351个,是2020年新增数量的近4倍。 “中国高等教育目前正在朝大众化的方向发展,过去,本科生和硕士生扩大了招生规模,相应的,博士生也需要扩招,这样的话,高等教育发展的整体节奏才合拍。”“建一所没有理学院、工学院的理工大学” :深圳再添高校 “中科院系”基因
“我们希望建一所没有理学院、工学院的理工大学。”在樊建平看来,这一方面可以让深理工避免和已有理工科大学进行无谓的同质化竞争,“另一方面,我们也希望能在学科交叉领域走出一条新路”。 大四毕业时,学校为药学院学生设置的毕业考核就是设计出一款药,“这个药可能不成型,不能治病,但要是以前没有出现的”。 (本文首发于2024年9月26日《南方周末》)“弱国家传统”及其悖论:牛可谈美国的发展模式
后冷战时代,美国确实有逐渐去管制化,削弱国家作用的一面。但是美国之所以打赢冷战,恰恰是因为国家实现了扩张,极大地提高了国家的有效性,这才实现了冷战时期美国的经济增长,特别是科技力量、高等教育的提升。大学老师越来越难当:既要“种瓜”,还得“卖瓜”
学生的毕业论文顺利通过了,某种意义上,代表学生作为一件“产品”,正式取得了“产品合格证”,但这是否真的就代表“合格”了呢?我看未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