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警惕“隐性饥饿”:摄入足够卡路里,营养就够了吗?
“隐性饥饿”是指人体虽然摄入了足够的食物,但因饮食结构不合理,缺乏关键的微量营养素。当“隐性饥饿”发生在幼儿身上,就会阻碍他们身体和大脑的发育,而且这种负面影响是不可逆的。 为了能让人们接受营养强化的食物,研究出来的配方需要既便宜又稳定,而且不会从根本上改变它的属性。“在很多经济研究中,食品营养强化都是一个反复出现的问题,如果能够扩大规模,这可能是回报率最高的一项干预措施。” -
01:30
中午不睡,下午崩溃,这里是全国最爱午睡的地方?丨文化中国行
“煤炭大省”山西,最近因其独特的午睡文化被网友调侃为“晕碳大省”。调查显示,山西、重庆、安徽、广东四省,超60%的调查对象经常午休,每100个山西人中,就有约64个有午休习惯。这可能与他们高碳水的午餐有关。据研究表明,人们在吃了碳水含量较高及油腻的食物后会感到困倦慵懒、想睡觉,这种生理现象被称为餐后嗜睡(Postprandial Somnolence),也被调侃为“晕饭”(Food coma)。 -
移民政策该“刮奶油”还是“掺沙子”?谈谈经济增长里的文化因素
按照进化生物学的定义,这里所说的“文化”是指人们后天习得的一系列行为规则,这些规则的习得往往并非刻意,而是在实践中逐渐掌握的默会知识。 比如,我们如何与陌生人打交道,更喜欢吃什么样的食物,如何婚丧嫁娶等等。此类规范根植于一个社会的文化之中,不同的文化对于这些问题有不同的认识。就移民问题而言,重要的是,多个领域的学者研究证实,人们的文化特征通常不会因为族群的迁移而立刻发生变化,而是会保持持久的惯性,当然也就会与陌生社会的文化规范有冲突。 -
无处不在的微塑料
微塑料不仅沉积于海洋和土壤中,也大量存在于空气中,它可以通过饮水、饮食等进入食物链,最终进入人体,其潜在的危害目前仍待研究。 -
父母的生活习惯会影响后代健康
父母对子女的影响远比很多人想象的深远和复杂。一项研究表明,母亲在养育孩子早期吃太多超加工食物,后代超重或肥胖的风险就会升高。 -
全球有多少人的饮食是健康的?
一项对世界饮食质量进行全面评估的研究表明,全球只有约1%的人的饮食是健康的,其他的人要么处于饥饿状态,要么吃得过饱,或者食物结构有偏差。 -
凝聚“知食”力量,为儿童构建健康食物环境
“民以食为天”,这对于儿童青少年来说更为重要,因为充足的营养能够为下一代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奠定稳固基石。据研究,中国6至17岁儿童超重肥胖率已跃升至接近19%,而超重肥胖儿童可能面临认知、行为和情绪方面的困难,还可能受到歧视、难以融入社会、感到抑郁,学业也可能受到影响。导致儿童超重肥胖风险增加的主要因素之一是人们饮食和生活方式的改变、以及食物环境的影响。联合国儿童基金会提出,需要儿童与家长用“知食”抵御环境影响,还需要政府机构、食品企业、营销机构、社区、学校和家庭共担责任,推动食物环境的改变,将儿童的需求置于首位,保障儿童获得营养食品和健康未来的权利。 -
核试验的后果:蜂蜜在半个世纪后仍含有放射性核素
一项新的研究显示,蜂蜜中的放射性铯要比其他食物高出100倍,尽管该核素并不会对人体造成危害。 -
“长寿药”功效成谜,最难人体验证
目前在全球范围内,有关NMN的人体试食研究非常少,目前只查到日本3例、美国1例NMN临床试验,并且这些研究都只处于更加关注安全性,而非服用后的实际功效。 人类“口服”的NR、NMN物质,能否进入细胞转化为NAD+,能在多大程度上提升人体内NAD+浓度,达到怎样的补充效果,目前并没有充分的研究数据支撑。 研究显示,牛油果、毛豆等食物中也含有较为丰富的NMN,多运动也能提升人体内NAD+水平。“长寿药”未来的市场前景如何,监管层能否认可NMN作为新食品原料,仍需进一步观察。 -
美国“核坟墓”遗害它国:“他们没有意识到我们也是人类”
一年后,华盛顿还是决定鼓励马绍尔居民重返已遭到核污染的家园。解密的美国政府文件显示,此举是为“研究人类如何从食物和环境中吸收辐射”。 “它怎么会是我们的?我们不想要它,也不是我们造的。里面埋藏的核垃圾更不是我们的……美国一直不肯承认它留下的环境灾难,在破坏的严重程度和范围方面,它还多次欺骗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