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湖南慈利警方:打1400公里顺风车逃单乘客已被行拘
-
快评丨顺风车乘客跳车事件反转,网络小作文解决不了网约车司乘矛盾
网约车司乘矛盾完全可以通过合理合法的途径解决,乘客通过发网络小作文,夸大情节,虚构事实,试图通过舆论来向平台和司机施压,不是解决问题的正路,绝不应该鼓励。女性独自乘车,有警惕之心是必要的,但也不必风声鹤唳。理性与智慧地解决与司机的矛盾,方为上策。 -
嘀嗒出行回应顺风车司机当街追打乘客,能否临时改路线引争议
-
被约谈的嘀嗒哈啰:曾擅自开展顺风车业务,并违规经营网约车
-
嘀嗒为何成了顺风车“第一股”?
嘀嗒旗下并未拥有车队或租赁车队,因此并不承担任何运营费用,也没有营业牌照的要求,实现了一种轻资产的运营模式。 嘀嗒出行IPO招股书显示,顺风车平台累计曾接获77宗行政罚款,每宗罚款由人民币5000元至3万元不等,截至目前已经罚款超过200万元。 除了合规问题外,安全问题也是顺风车未来发展无法回避的另一个隐忧。截至10月21日,裁判文书网显示,涉及顺风车的刑事案由文书高达1944篇,是行政案由的5倍多。 (本文首发于2020年10月22日《南方周末》) -
外资化妆品频遭“山寨”, 政府发文整肃恶意抢注商标
由于产品名称、商标被冒用,品牌在进驻中国后不得不另行改名。“爱丽小屋”将中文名改成了“伊蒂之屋”,韩国的“HERA赫拉”改为“赫妍”,美国的“KIEHL'S契尔氏”改为了“科颜氏”,日本的“ANESSA安耐晒”改为了“安热沙”等。 抢注者只要稍稍嗅到某个品牌有走红的迹象,就会立即拿下该品牌的一系列图文商标,搭着品牌走红的顺风车,先开旗舰店赚一波“快钱”,即便最终商标被注销,损失也不大。 2020年5月中旬,国务院知识产权战略实施工作部际联席会议办公室发文,要求形成打击非正常专利申请和商标恶意注册、囤积行为的长效机制。 (本文首发于2020年7月9日《南方周末》) -
交通运输部:全面暂停进出京跨城网约车、顺风车业务
关于严格落实网约车、顺风车疫情防控管理有关要求的通知 -
一图 | 滴滴顺风车“复活”
2019年11月20日,滴滴顺风车正式重新上线,首批试运营城市从原定的7个减为3个。在下线整改435天后,滴滴顺风车于11月6日宣布于11月下旬回归,个性化头像、性别等涉及用户隐私的信息会永久下线。然而,消息公布当天,即因男女夜间乘车时间不同,引发了性别歧视的新一轮口诛笔伐。 -
从社会责任角度给滴滴顺风车提四条建议
经过400多天的整改,滴滴顺风车一宣布上线便陷入“困局”。破解这种困局,需要滴滴重拾“初心”,从社会责任角度重新审视顺风车产品定位;坚守必尽责任,做好应尽责任;在顺风车产品设计时坚持利益相关方思维;放弃娱乐式的“吐槽”,建立严肃的社会责任监督机制。 -
顺风车复出再受批判,滴滴不能甩自己的锅,但也不应背全部的锅
把出行安全的所有的锅都让网约车平台来背,是有失公平的。取消顺风车,并不会让出行更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