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益营销中“看不见的手”
从过去的“首善”陈光标高调做公益,到争议女星为公益“戴上红领巾”,这些富有争议的行为难免会给公益落入“炒作”“营销”的口实;同时,为博取名声,一些企业公司借公益之名、行商业之实的案例也并不鲜见。 面对那些拿一笔钱捐赠出去的人,我们需要思考的是如何让慈善公益做得更专业,不让捐赠人灰心、失望,进而能产生更大的正向效果。“哪怕捐两毛钱,也要到处说”
陈光标在时代广场附近,试图把口袋里的全部现金送给碰到的小贩或流浪汉。有几个人在看到中国富翁递过现金的第一反应是拔腿就逃。这一幕被《纽约邮报》的记者拍下来,迅速成为各大网站转载的热点。但不是所有人都拒绝了这份“运气”。陈光标的下一个目标慈善活动地点,是朝鲜。富豪为何难成社会精英
陈光标是以“中国慈善家”的身份到美国“行善”的,但是,美国媒体报道时对他用得最多的一个词是“古怪”(eccentric)。花了这么多钱,做了这么多自我宣传,到头来在别人眼里不过是个“怪人”,这是怎么一回事呢?你的“幽默”违背常识
中国企业家、慈善家陈光标,近日又制造了这样一个等而下之的“陈氏幽默”。一个人对你说笑话,把你逗笑了,是成功的幽默;另一个人对你正儿八经地说事,却把你逗笑了,这是失败的表述。“慈善”并非都是善事
普通人行善无名无利、默默奉献。他们为做好事而做好事,而不是拿做好事来沽名钓誉、制造“媒体事件”。富人的“慈善”有轰动效应,但普通人的善事更具有“爱人类”的价值。若论爱心,许多普通人绝不在陈光标这位“中国最杰出慈善家”之下的。【第一争议】做人莫高调,高调遭雷劈?
围绕陈光标是行善还是伪善这一话题,挺陈派与反陈派唇枪舌剑争论不休,争论的内容也已经远远超过了真假、对错的基本价值判断。“用钱买感谢”算不算善行
大陆首善陈光标在台湾高调“行善”,引发争议【2008年度十大精英】陈光标 既捐巨款也捐泪 (从26237复制)
陈光标是2008年『中国首善』 ,不仅因为捐了1.8个亿,更是因为他带领公司120名员工、60台挖掘机、吊车等大型工程机械组成『民间抢险突击队』 ,在汶川大地震发生2个小时后赶赴灾区,为救助抢得了先机。陈光标 既捐巨款也捐泪
陈光标是2008年『中国首善』 ,不仅因为捐了1.8个亿,更是因为他带领公司120名员工、60台挖掘机、吊车等大型工程机械组成『民间抢险突击队』 ,在汶川大地震发生2个小时后赶赴灾区,为救助抢得了先机。慈善企业家陈光标提议开征遗产税
在巨富中死去是一种耻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