降息周期发力追赶,中国银行主打哪几张牌?|透视金融业2024年年报⓷
基于全球化、综合化优势特色,中行打通民企出海“第一站”,建设民企出海“加油站”。 中行对“杭州六小龙”授信覆盖率位列所有金融机构第一。 房地产行业仍是境内新发生不良第一大行业,但风险正逐步出清,新生成不良同比已呈下降趋势;个人经营贷款和按揭贷款新发生不良同比增加,资产质量压力仍存。中行将主动应对不良资产分散化、小额化的挑战,最大化争取现金清收。金融侵权十大判例,金融消费者为何在终审赢了?| 3·15金融消保调研⑥
中国裁判文书网2024年所有终审判决案例中,提及“消费者”且当事人一方包含“证券”“银行”和“保险”之一的案例多达2022篇。其中,涉及银行领域的案例为1429个。 有的案件涉及纠纷跨越二十多年。可见,金融消费者维权费时耗力,旷日持久。 十个案例终审判决消费者胜诉的主要法理为:“卖者尽责”系“买者自负”前提,不间断维权令诉讼期有效,金融机构在网上设置勾选、弹窗非有效告知,寿险可叠加赔付,监管新规对已生效合同无溯及力等。全国政协委员谈消费券:发放难分贫富,结算困扰商家
餐饮消费满300元减90元、满500元减180元、满1000元减400元,这一消费券满减门槛与快餐、便利店等小额消费业态客单价严重脱节。 可以借助大数据分析,联合税务部门、金融机构等获取居民收入数据。例如,通过个人所得税缴纳情况、银行流水收入记录等,对人群收入进行分层。全国政协委员张懿宸:扫清政策障碍,让长期资金直接进入股权投资行业
“需要畅通股权投资来源,持续释放险资和金融机构的潜力,扫清长期资金直接进入股权投资行业的一些政策障碍。” “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推动高校、医院、公园、高铁站和地铁站有序对社会餐饮企业开放。”因理财业务违规受罚, 29家机构侵害了消费者哪些权益?|“3·15”金融消保调研①
违规销售和信息披露不透明是银行和理财子公司理财业务受罚的主要案由。 从2024年理财子公司的违规行为来看,保障消费者知情权仍是主要课题。保证投资者知情权是金融机构规范化、透明化运作的要义。 金融机构应当通过事前保护、事中管控、事后救济为消费者提供全方位的权益保护,并将消费者保护纳入核心绩效考核,借此完善金融机构内部治理。福布斯富豪失去了他的上市公司
2015年一次定增保底,将孙尚传推入债务泥潭。 大富科技获得国内首只由地方政府+金融机构+产业资本+私募基金共同组建的纾困基金,是民企纾困创新样本。 短暂的蜜月期结束,债务重组各方均出现违约。吴晓求:稳股市、稳楼市是当务之急|2024新金融大会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要稳股市、稳楼市,既强调房地产市场的止跌回稳,也强调资本市场的止跌回升,两个用词不一样,不一样强调了在政策实施中目标有所不同。这种政策的趋向是正确的。 中国金融体系的稳定已由过去单一的存款类金融机构的稳定,开始过渡到存款类金融机构(主要是商业银行)与资本市场双重稳定的时代,“这个时代已经来临。” 央行的实质性关注,对资本市场的稳定起到极其重要的作用,实际上为市场提供了最基础的信心。过去由“上市公司、投资者、监管者、中介机构”组成的四边形现在正在变成五边形,五边形的市场动能比四边形要大得多。因为央行提供了流动性预期,这是市场稳定和发展不可或缺的力量。AI时代,金融业赢者通吃?|2024年新金融大会
金融机构整体上拥抱AI技术,但因为这个行业对数据的精准度要求较高且相对专业,因此具体技术方案在落地的时候非常谨慎。 一些头部资管公司的态度已经开始转变,呈现出一种积极融入的姿态。 经过AI技术形成的结果需要经过人的认可,对于投资结果,AI是无法兜底的。 服务场景或千人千面,但金融产品稳定性高。1.5万张罚单,监管利剑刺向哪些金融机构?|2024年度“金标杆”
一年之内,牧羊犬平台总计收录近1.5万条处罚信息,涉罚领域覆盖几乎所有金融行业,其中机构类罚单合计罚金高达 39 亿元。 银行、保险和资管三个行业共收到处罚信息12666 条,占全行业罚单信息总数超85% 。 在银行领域中,中信银行和农行各自摘得“罚金之最”和“受罚频次之最”。包括中信银行、平安银行、建行、中行、农行、浙商银行、齐鲁银行、广州银行和工行在内9家银行各领到单张罚金千万元以上的“天价罚单”。 无论是受罚金额还是受罚频次,人保财险均位列保险业第一,是保险业当之无愧的年度“罚单王”。金融向绿,如何助推低碳经济破浪前行|2024企业双碳行动力调研
在经济结构深度调整的过程中,金融业积极发挥资源配置优势,给予绿色产业有力支撑,但是金融产品的多样性、场景的丰富性仍待拓展,金融机构对项目的绿色效益、ESG风险和价值的测算能力也应进一步提升,真正纳入投融资各环节,为经济社会和自身可持续发展注入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