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达国家如何破除“邻避效应”
发达国家如何消除公众对于建设核电站、化工厂、垃圾处理厂安全性的担忧?本报记者在美欧四国走访后发现,政府与企业主动全面公开信息、让公众全程参与政策制定等,是赢得民众信任的关键。 -
广东电网求解邻避效应 邻避如何变“邻喜”
-
广东电网“蓝媒论坛”探讨邻避效应解扣 从“邻避”到“迎臂”,正面化解它!
-
垃圾焚烧国家目标是否达成
北京、上海等经济发达地区任务难完成,但一些地方如昆明的日垃圾处理量甚至已超量,面临无垃圾可烧的危机。除了邻避效应带来的信任危机,经济发达地区垃圾焚烧行业的发展更受制于地方保护主义。 -
直面邻避效应,33家垃圾焚烧企业集体开口
所有企业都认为公众投诉的主因是“对企业采用的技术不了解”。48%的企业“非常同意”或“同意”公众由于“企业排放信息披露不够充分”而反焚。面对周边居民的反对,只有1家企业选择“不主动回应”。但实际上,企业更愿意让政府出面。 -
廓清邻避误解,勿污名反对者
如果没有对民众抗争的动机、行为以及具体过程进行深入的检视,就轻易地使用邻避概念来解释中国当前方兴未艾的环境抗议,不但不能帮助我们对这一新生社会现象的理解,更令人担忧的是,它很可能会对参与抗争的民众形成道德预判,严重挫伤民间社会艰难孕育出的权利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