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境儿童”入学,路在何方
为了接送孩子通勤,父母两人中必须至少牺牲一个人的职业生涯,这意味着持续的家庭经济损失,许多家长便决定把孩子接回内地来读书。内地孕妇因虚假申述被判囚1年
一名内地“双非”孕妇因在入境香港时向入境处职员谎称没有怀孕,后因突然不适被送入医院在港诞下儿子。6月27日,该女子因作出虚假申述被判囚1年。受“零双非”政策影响,今年头5个月,平均每月“双非”孕妇往急症室分娩只有17.6宗。“双非”离港潮 做回内地人到底有多难
在香港所诞生的“双非婴儿”数量已超过20万。他们孤独成长并大多进入学龄期。在近年来持续升温的陆港矛盾中承受了过多的排斥和责难。尊严的丧失和高昂的费用让许多“双非家庭”萌生退意,却陷入陆港两地户籍壁垒的夹缝中,一边是“退不得”,一边是“进不了”。梁振英:私立医院2013年应停收“双非”孕妇
4月16日,香港候任特首梁振英表示,社会上过去一段時间在这个问题上已经形成共识,无论用行政措施好,用法律的办法好,我们有个共识,对这些双非孕妇在香港产下的婴儿不应该有永久居民身份。香港或停收双非孕妇
香港特区第四任行政长官梁振英4月16日表示,2013年香港私立医院应停止接收“双非”(指夫妻双方均非香港永久居民)孕妇。“双非”孕妇在香港诞下的子女不应拥有香港永久居民身份。“不偷不抢不违法”——赴港产子引争议
香港某报纸刊登的“香港人,忍够了”的大幅广告,让十几万“双非”儿童背后潜伏的冲突正式浮出水面。在内地孕妇为香港带来经济收益的同时,他们由此带来的教育、福利、医疗等无法回避的问题,开始摆在香港政府面前。为什么要赴港产子
他们这么麻烦地转换身份,又并非全为真实的工作和居住需要,到底是为了什么?这是香港媒体不感兴趣的,而内地媒体又未必能够挖掘出来。港府优先服务本地孕妇
香港特区政府食物及卫生局局长周一岳4月11日表示,政府的政策是要确保香港居民得到妥善和足够的医疗服务。政府决心为本港妇女提供优质及优先的产科服务,令本地孕妇的医疗服务不会受到影响。医管局4月8日已宣布公立医院停止接受非本港孕妇预约目前至今年12月底之间的分娩服务,确保公立医院在2011年的产科服务能预留足够名额予本港孕妇。同时,私家医院已同意在短期内不再扩展其产科服务。香港研限制内地妇赴港产子
香港食物及卫生局局长周一岳3月30日强调,港府一直关注内地孕妇来港产子趋增,对产科及儿科深切治疗部构成压力,港府将与有关服务提供者探讨解决方法,包括考虑限制内地孕妇来港产子及采用专业自律的方法,例如私家医院要控制妇产科的服务量。私家医院联会欢迎特区政府与业界协商,但强调私院产科服务量已透过床位及助产士数目限制,至于如何解决服务饱和问题,应由港府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