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吉林大学给贫困生悄悄打钱:甄别成本、分配机制与个人尊严的最佳平衡 | 快评
高校助学金发放碰到的这些问题,也是一切社会福利政策都会碰到的问题。举凡欧美各国的内部福利政策,国际社会的援助工作,都出现过类似的“福利陷阱”,引发“不工作吃福利反而是更好的选择”“国际援助就是富国穷人补贴穷国富人”“援助机构需要不断论证贫穷才能让自己富裕”的种种争议。以小见大,高校如何改进助学金发放工作,同样也是公共政策学的议题之一。 -
01:41
贫困生攒钱看演唱会惹争议,该不该限制助学对象高消费?
一名国家助学金资助的大三学生发朋友圈,称被辅导员通知删除去看演唱会的朋友圈。 贫困认定需要考虑很多因素,学费也是重要的参考。有的学校会测算在校学生基本生活学习平均费用,有的学校则根据具体行为做出判断。 通过自动发放补贴等方式保护贫困生的隐私,可以避免歧视。在合理规划的前提下,大学生正常的社交和大众文化消费需求也应受保护。 -
中山大学通报“贫困生炫富”:终止发放助学金
-
剑桥预科的贫困生配额:追求“结果平等”难免沦为比惨
按照剑桥这种标准,说穿了,符合学术要求的贫困生何止成千上万。到最后恐怕比拼的不是才智,而是比谁的境遇更惨。以一种施舍的形式被执行,导致施舍者和被施舍者都心有不甘,给人以虚伪的感觉。 (本文首发于2022年6月30日《南方周末》) -
贫困生小玲
本文入选2021年南方周末教师征文挑战赛优质作品,作者系中国作家协会会员,现任教于内蒙古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 -
考上清华的贫困学生工地搬砖:他是强者不是弱者
搜索了一下,并没有后续很多人捐助的新闻。我觉得并非是社会的冷漠,而是因为社会更加成熟,更加理性。 -
贫困生招录降分有何标准?清华北大“标准”显示降分不过百
国家贫困地区定向招生计划(又称国家专项计划)因近日“北大三次退档河南过线贫困生”事件,引发公众关注。 -
补助贫困生何须靠公开比惨,大数据或能帮上忙
学校可以通过对学生在校消费数据的分析初步判断一个学生是否经济困难,再辅以其他手段确认。 -
多所高校引入大数据协助认证贫困生
自2018年以来,国家助学贷款扩大了覆盖区域,在河北、福建、广东等省份新增覆盖了65个区县,覆盖区域扩大至26个省份的2309个区县。截至8月31日,今年已有384万名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办理了助学贷款,合同总金额275亿元,超过2017年全年贷款发放金额。 -
助学之路怎么走?从生活细节入手值得点赞!
并非所有就餐花销少的学生都是贫困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