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报名人数连续两年下降,考研热迎来历史拐点丨议教
考研报名人数连续两年显著下降,意味着一个疯狂考研的历史阶段终告一段落,新一代人更理智了。这是一次重大转折,更重要的,是一种进步。 -
考核高校教师,不能“一把尺子量天下”丨议教
作为美国舶来品的“非升即走”,无论是说法还是制度设计用在高校,实在是阴差阳错。其实美国高校并无“非升即走”(up or out)的说法,这个说法只有在公司、团队等更加商业化的机构中才会见到。在高校中,与所谓的“非升即走”有关联的术语是“终身教职轨道”(tenure track)及其制度设计。 -
家长建议取消春秋假,我国中小学生到底该怎么放假?丨议教
放春秋假,不能一概而论,采取一个模式,更不必全国统一时间放春秋假。各地应根据当地的气候等自然条件,听取教师、学生、家长的意见,从实际出发,探索适合本地学生的休假制度,最好实行各地错峰度假。 -
国家发文重提,维护教师教育惩戒权难在哪?丨议教
教师的教育惩戒是否合理,应该由教师专业共同体根据教育标准,进行评价。但当前,对教师的评价,恰恰缺乏的就是专业评价。 -
都是绩效惹的祸——绩效大学是如何炼成的 | 议教
在研究型大学范式下,加大投入和重点建设并没有显著改善大学在人才培养和社会服务方面的质量,而是显著提升了大学科研产出的数量。伴随着研究至上价值观的扩张以及科研绩效评价的兴盛,对科研精英的绩效崇拜成为现代高等教育的“新传统”。 -
印度即将成为世界留学生第一生源国?| 议教
目前,虽然中国的赴美留学生总人数与占比仍然位居各国第一,但仅领先印度两个百分点。2023年,中国赴美留学人数继续下滑0.2%,印度赴美则大幅增长35%。 其实近10年,中国赴美留学人数的增量一直在下降。我们基本可以确定,2024年,中国将彻底让出美国第一留学生源国地位,印度实现对中国的超越。在英国、加拿大等几乎所有西方国家,中国留学生都出现了类似的现象,下滑或者增长乏力,印度则在全面赶超。 -
教师负担重,症结很复杂:来自中原地区某市的调研 | 议教
行政负担让他的时间碎片化,“我从其他许多老师身上看到的‘较真’是我欠缺的,但现在我管的东西实在太多了”。 教师尤其是班主任越来越被期望成为“全能选手”,能应对各种各样的学生活动。 “有时我们私底下开玩笑,就说现在‘不兴教学’了。”樊芝说。 “现在都得有美篇不是?无美篇不工作。好多是白天搞活动,晚上做美篇,也是得花费一个晚上的精力,做好之后也不一定有人看。” -
县中振兴的真问题是什么? | 议教
想尽办法倒流到县中的,其实未必是有“进取心的孩子”,更可能是有“进取心的家长”。 转型完成的标志,也许就是未来在知乎等社交平台上,这些学校的毕业生将不会再感叹,到大学以后,和省实等真正的城里毕业的同学相比,还是有差距的。 县中振兴的真问题,不在于县中本身,更重要的是历史变革进程中对于县域社会生态和教育生态的重塑和协调。 -
不要让县中继续败给“超级中学”丨议教
县中办学只能不断地自我剥削,甚至选择采取一些短期策略行为,比如在时间上极尽投入,将优质资源向少量种子选手过度倾斜,将学生送到某些知名高中“代培”。 留守、离婚、“跑妈”等问题使得乡村青少年的家庭教育缺失,并对学校教育带来一系列挑战。 走过了这么多地方调研之后,我们始终认为,最终还是县中承载着县乡大多数孩子的希望。 -
教育的基础,在于如何理解“人”丨议教
无论在教育理想层面,还是在教育政策落实层面,我们的教育看起来都要向他所描述的那种景象靠拢了,但——问题在于“另一方面”。 学校也必须做一道不从它自己发出来的试题,比如这样一个典型问题:“你们做项目式学习,可以让学生成绩更好吗?” 如果你只关注家长立场,看输赢,算得失,“制造焦虑”会是必然结局;而如果只站在专家、学者立场,看理论的推演、教学法的介绍,概念往往不接地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