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电视机开机率在不断降低?向视频平台学习或是出路
一个电视一个机顶盒,大部分节目免费,附加广告,少数节目收费,才是电视台最终的出路。说白了,像视频平台那样做电视台,电视台才有出路。 -
苹果“暴力美学”广告引争议:背后是职业被碾压的恐惧及文化乡愁丨快评
这则广告有意无意击中了人们内心的恐惧,再度引发了一轮“文化乡愁”:传统工具与技艺可以被新的技术代替抹平,这些工具技艺的运用者也正在被人工智能替代。如ChatGPT与Sora这样的AI大模型可以“压缩”海量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重新塑造文学、音乐、美术、影视的生产过程,碾压作家、画家、音乐人、摄影师、导演的生存空间,威胁着取代他们的职业生计,“生成”新的艺术。 -
OpenAI新工具Sora可生成精良逼真视频:将彻底颠覆演艺影视行业?
几年后,Sora肯定能生成5分钟、10分钟,甚至更久时长的,且品质更高、Bug更少的产业端应用级产品,到那时,将不再仅是视频博主担心会失业,而是全世界的影视业、广告业、时尚业、娱乐业、科研级别虚拟现实等产业,都要重新写就,是涉及上千万人、数十万亿美元的市场爆发与结构重组。 -
全球经济疲弱之下,奢侈品巨头老板为何反成世界首富?
对高端富人来说,购买奢侈品是一个日常行为。但这个行为会影响到其他阶层。人们对奢侈品的认知、需求欲望,受他们常在电影中看到的、在短视频中刷到的、在广告中看到的内容的影响,将高端富人的奢侈品消费,视作一种幸福的象征,这会拖拽普通人、中产阶级,建立一个更高的消费目标,产生“拖拽效应”。在面子观念的作用下,这种拖拽甚至带有一定强制性。反过来,正是中产阶级建立了这种目标,奢侈品才变得有炫耀意义。 -
第三方测评靠商家充值:给钱就夸成一朵花?
从市场规律来看,“第三方测评”把商家当“金主”的模式无法长远,未来只有两种可能性:一种是随着平台规范,要求“第三方测评”将广告内容与真实测评区分,前者必须明示,就如近期短视频平台对“探店达人”做出规范,违规者会被账号降级、下架封号,但这一“半公益+半商业”测评模式能否被消费者接受有待观察。另一种则是随着社会发展,有可能产生一批愿为专业测评内容付费的消费者,进而诞生中国版“消费者报告”。 -
01:46
探店变味了?短视频不标广告,湖北一博主被罚
从最初的“美食指南针”到现在的“拿钱办事”、割粉丝“韭菜”、恶意差评、吃“霸王餐”……部分虚假“种草”争议不断。近日,黄石市市场监管综合执法支队对湖北某达人探店推广短视频未标识“广告”的行为作出责令改正,并处罚款1万元的行政处罚。 -
迟到的视频号,如何成为腾讯“全场的希望”?
老罗、刘畊宏、董宇辉走红背后,都有抖音官方强力介入的痕迹。反观视频号,几乎没有大V。 微信没有给视频号的内容花过一分钱,但却为它打开了所有可以打开的流量大门。 7月,视频号上线了原生信息流广告,吹响了商业化的号角。即将收取技术服务费的视频号小店,会是其商业化的另一节点。 -
十七年来,谁在赞助跨年晚会?
“跨年晚会”十七年,也映射着当年中国“风口上的行业”。 2005年,电信运营商独大;2006-2011年手机品牌称霸,“霸主”由诺基亚换为OPPO、VIVO;2012-2015年,快消为主,加多宝是常客;2016年以后,互联网公司拿下了最贵的广告位,电商、短视频、在线教育更迭,2021-2022年这一夜,硝烟仍未息止。 -
差点被短视频售房广告骗了,回来发现那则广告依然“健在”
一场骗局被戳穿,回来后发现,短视频平台上那则广告依然“健在”…… -
一条视频赚百万,B站UP主如何掘金?
大部分知名UP主每个月收到的广告邀约多达二三十个,他们会选2-4个合作。 半佛说,公众号的爆款文章更倾向严肃与深度,B站的热门视频则更追求“网感”,有趣和观点鲜明,是最重要的元素。 当UP主一条视频收入百万时,B站实际上仍未盈利,亏损还在继续扩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