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女徒步团遇险”:“营销策略”岂能凌驾生命安全之上丨快评
这起事件显示,这家户外组织沉迷“性别叙事”而到了轻视乃至漠视专业能力的地步,这是相当危险而且不负责任的。户外运动的危险可大可小,有时犹如行军打仗,绝不可以轻心掉之。过度关注所谓“性别叙事”乃至“政治正确”,无异于美国波音公司近期被爆出的“为了就业种族配额不顾专业能力”的行为。而即便是希望打造所谓“全女概念”,首先也要在专业能力上保证团员的生命安全。 -
06:11
中国唯一世界语专业在山东枣庄
一门非常冷僻的语言专业,在山东枣庄学院落地了六年。世界语,诞生于理想主义之中,在传播了一个多世纪之后,消解于骨感的现实社会。六年招收三届学生,每届二十多人。2023年被网红导师张雪峰点评为“寒门专业”之后,2022级24名学生就有9人转了专业。就业成了一道迈不过去的坎儿。 -
因慢性病被拒录,专家建议对公考体检标准进行备案审查
“这次体检被刷,但在下一次考公体检中可能不会被查到”,但一旦起诉,她患病的事就会被公开,在一定范围内被他人知晓。 多名法学学者提出,《公务员录用体检通用标准(试行)》的部分条款涉嫌违反了宪法、就业促进法、劳动法等上位法。 标准将“显性的歧视”标准化,并且影响范围逐渐扩大,从“公务员到事业单位再到企业”,造成制度性歧视。 -
把自己看成“一人公司”:美国高科技工作者失业后
把自己看成一家独立的“一人公司”,而不是被抛弃的员工,有助于增强求职者的乐观情绪和自尊感,也为其再就业提供了切实的策略——交际并紧跟行业趋势。 “年轻一代对自己和生活质量的定义更加宽泛。” -
为灵活就业准备了四年,还是进了职场丨记者手记
从2022年以来,陆续做了几篇和就业相关的稿子,在与意图灵活就业,甚至慢就业的大学生们交流时,我都能看到曾经的自己,那种始终对人生的可能性保持向往,不希望被一个标准的、现代的公司体系所吸纳的意愿。 对于真正意图灵活就业的学生而言,他们更多是被一些来自1980年代,或者2010年代的创业神话所包围。 -
“不是我不够努力”:被清退的编外人员,如何过难关
林江涛收到单位的竞争上岗通知,编制外的36个人都需要笔试、面试决定去留。“我大概就明白,估计这次要被裁了。” 被清退后,陈敏走向小餐馆和烧烤摊,工资与此前没有太大差距。但她特意避开医院附近,不想遇到前同事。 清退编外人员有助于优化编制资源的配置和使用,但要加强就业帮扶。专家建议设置缓冲期和预约返岗制度。 (本文首发于2023年10月5日《南方周末》) -
01:58
刷单就给就业证明?聊聊高校就业数据注水重灾区
你身边有“被就业”的大学生吗?你对高校拯救就业率的花招有什么看法?来说说吧。 -
“大家都在赌”:453分捡漏上广州大学,校方“措手不及”
“今年确实也让我们措手不及。”广州大学宣传部称,近二三年楼市低迷,让土建类专业陷入瓶颈,招生异常“可解读为部分家长、考生们对行业发展不确定性的担忧”。 “能冲好学校的专业,我几乎都报了,也不觉得那些专业冷。”苏铭成功“捡漏”广州大学,比他高9分的同学最后被一个普通二本录取了。 靠填报小语种专业被“梦校”录取的程琳,还没入校就在考虑转专业。“网上全是劝退信息,现在真的非常迷茫,不知道以后就业能干嘛。” -
每月几百元,领到生育补贴有多难?
目前各地自行探索发放的育儿补贴标准并不一致,部分地方的补贴金额较低,且申领条件中对夫妻双方户籍、社保缴纳情况、新生儿出生时间有较多限制。 “生育就像一个金字塔,有了一孩才能有二孩和三孩,如果只把生育补贴的重点放在三孩上,那政策可能就会像一个被束之高阁的花瓶。” “各地应着力构建全生命周期的生育友好政策,不仅包括生育、养育和教育,还应包括婚恋、住房、医疗、就业、税收、养老等整个生命周期的一条龙的支持政策。” (本文首发于2023年5月18日《南方周末》) -
成长时往往讨厌父母干预,但在人生关键节点得到提点是幸福的
在遇到考学报专业的问题时,一些孩子特别是农村孩子遭遇的瓶颈非常明显,明明成绩很好,但由于不懂行、不知深浅,被好听、高大上的专业名字骗了,以至报的专业严重不符合就业规律,造成被动窘境 (本文首发于2023年1月19日《南方周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