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项1%入选率的评选背后, 检察公益诉讼范围在拓宽
公益诉讼不再局限于生态环保方面,还不断拓展到社会民生等新领域。 首先应关注的是行政公益诉讼的法律依据,特别是行政机关是否具备相应职责,“因为具体职责分散在不同部门,仅凭概括性条款来要求相关部门采取行动,未必公平合理,还需要看法律职责是否明确,再评估其履行情况。” -
吕忠梅:“继续把生态环境保护作为高频率监督领域”
目前,生态环境法典编纂工作已正式启动。可以说,这个议案中提出的意见建议得到了完全采纳。 如果在生态环境检察工作中,依然各干各的,互不来往,就会出现应该在行政、民事、刑事检察工作中发现的公益诉讼线索发现不了,或者发现了线索但在办案过程中因证据收集、起诉准备等不协同而影响案件办理的公正与效率。 -
电捕蚯蚓被判公开道歉,最高检发布公益诉讼典型案例
2017年7月至2022年底,全国共制发公益诉讼诉前检察建议58.4万余件,行政机关诉前阶段回复整改率达到99.8%。 -
倒卖西周青铜编甬钟的罪与罚,可移动文物公益诉讼第一案落槌
这起案件具有两点突破性意义,“第一个是从不可移动文化遗产到可移动文物的公益诉讼的突破,第二个是从行政公益诉讼到民事公益诉讼的突破。” 长期以来,文物保护领域的民事公益诉讼似乎处于“无人问津”的尴尬境地。司法机关对文物保护公益诉讼的态度也比较谨慎,此前不少破坏文物的行为只能通过环境公益诉讼进行惩治。 -
发现“美团”“饿了么”存在食品安全隐患,山东一检察院这样做
一起典型案例显示,面对网络餐饮食品安全隐患长期存在的现象,部分地方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监管不到位。检察机关通过行政公益诉讼督促行政部门依法履职。 -
检察院环境公益诉讼:一年近六万件,硬碰硬但不撕破脸
不仅能与行政系统“硬碰硬”,行政公益诉讼的威慑力,有时还能促使地方政府部门产生治理合力,甚至有政府部门主动找上门。 随着检察系统环境公益诉讼的发展,环保组织提起环境公益诉讼的意愿不如前几年积极主动,“希望能出台相关支持鼓励政策”。 -
公益诉讼,怎么成了最高检的“一把手”工程
2017年7月,检察机关提起公益诉讼写入民事诉讼法和行政诉讼法,我国以立法形式正式确立了检察机关提起公益诉讼制度。一年下来,效果如何? 最高检副检察长张雪樵在2018年12月25日举行的最高检新闻发布会上介绍,自2017年7月检察公益诉讼工作全面推开以来,全国检察机关共立案公益诉讼案件99441件,提出检察建议和发布公告87385件、提起诉讼2793件。 -
行政公益诉讼:“做实”诉前程序的六个建议
在行政公益诉讼中,要确保以检察建议为核心的诉前程序发挥应有的作用,就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制度完善。 -
行政公益诉讼与人民检察院的转型
事实上,人民检察院代表国家和社会对那些无人诉、不愿诉、不敢诉的行政公益案件以及特定的民事公益案件进行公诉,不仅是公诉权理论的题中之义,而且也是当前社会发展的迫切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