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算计”和“计算”:2023年几场“控脑”战怎么打的?
借助互联网,作战双方能够广泛快速实现对手认知数据采集和认知态势感知,为分析对手的政治信仰、价值观念、民族情感、舆论立场等提供支撑。而据此设计符合对手思维习惯和感知风格的信息“弹药”,是提升认知域杀伤效果的关键。 俄乌冲突中,关于俄罗斯总统普京和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的深度伪造虚假短视频广泛传播于社交平台,而针对国家元首的深度伪造行为,也被认为是一种新的认知战方式。 智能传播能全维全时全域塑造用户与信息之间的关系,使舆论引导、观念塑造和行为导控变得更加便捷,日益成为“控脑武器”,并逐步发展出一整套认知操纵的实践手法。 (本文首发于2024年2月22日《南方周末》) -
“男子打媳妇”假消息冲上热搜第一:狂欢反映网络舆论生态 | 快评
这样一条充斥着虚假信息的微博登上社媒热搜榜第一,正是当前网络舆论生态的一种反映。在当前的网络舆论环境中,“男女对立”“恐婚”之类的消息,往往会受到极大的关注,吸引巨大的流量。一些自媒体深谙流量密码,特意发布挑起性别对立的话题,吸引眼球。甚至一些机构媒体的从业人员,也放弃了客观报道的职业操守,使用春秋笔法,来迎合网络情绪。 -
老人被诬强奸,为证清白自杀:刑事鉴定书为何敌不过小作文?丨快评
如果刘父真的是“村霸”、可以威胁原告方的话,他为何连一个微信群都干预不了,而要苦苦寻求正规的司法救济手段,来还自己一个清白,最终还不得不以死明志?这样的“村霸”也太卑微了吧。刘父即便“司法战”赢了,却仍然伤痕累累地应付“舆论战”,近乎“无限自证”的困境,显示他在面对虚假指控时的无力。 -
一个水军团伙刷量获利三千万:警惕网络黑灰产制造虚假舆论丨快评
在一些电商平台上,社交平台的转发、评论、点赞等“服务”都明码标价,一块钱可以买100个粉丝,或者100个赞,甚至还有专门的“骂人策划团队”,普通人只要花钱,也能找到水军帮忙。在很多热点事件中,不少当事人指控甚至爆料对方有雇有水军的行为。这样的行为,干扰真实舆论呈现,制造虚假舆论,以扭曲大众认知,甚至可能影响司法进程与政府决策,性质更加恶劣。 -
色情直播“滴滴司机迷奸女乘客”夫妻出狱道歉,“黑”网约车为何成为“财富密码”?丨快评
连色情直播也盯上了“网约车司机”,反映了网络舆论对网约车行业的刻板印象,与网约车有关的负面新闻能引起关注,有巨大的流量。这些虚假的“黑料”,又反过来对网约车平台及司机的声誉带来了更多的负面影响,形成恶性循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