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休克疗法”之父杰弗里·萨克斯:“美国的行为只会让自己被孤立”
近年来,萨克斯的地缘政治观点更加鲜明:亲俄、亲华、反美。“美国是愚蠢的”“美国政体是腐败”“美国已经是一人政治”等批评多次出现在萨克斯与南方周末记者的对话中。 美国要推动孤立主义,那就随他们去吧!这不会改变中国与世界的互动方式。当下美国的行为只会让自己被孤立,从全球伙伴关系、全球领导力中被排除在外。 你可以访问乌克兰100次,但那不会结束战争。只有去莫斯科,才能结束战争。而目前欧洲领导人似乎不知道如何做这件事。萨拉热窝 :围城记忆
“穆斯林望着伊斯坦布尔,塞尔维亚人望着莫斯科,而克罗地亚人望着梵蒂冈。他们的爱寄托在远方,而他们的恨却横亘在眼前。爱那么远,恨却那么近。” 这段话,如同一面镜子,深刻地映照出波黑战争的心理根源。 萨拉热窝,这个爱与恨的交汇点,长期以来被誉为“欧洲的耶路撒冷”,就像一个微型宇宙,映射出整个波黑乃至南斯拉夫的多样性。冲突何解:美国暂缓部分对以军援,联大通过涉巴勒斯坦“入联”决议丨知世分子
新一轮巴以冲突以来,美国首次公开将对以军援与以色列在拉法的军事行动“挂钩”。同时,联合国大会紧急特别会议以压倒性多数通过决议,认定巴勒斯坦国符合《联合国宪章》规定的联合国会员国资格。 5月9日,俄罗斯纪念卫国战争胜利79周年红场阅兵式在莫斯科举行。人员减少、装备精简、低调平淡,成为外界评价这场阅兵的关键词。俄罗斯莫斯科州音乐厅恐袭事件死亡人数上升至140人丨滚动
莫斯科遭遇大恐袭,“俄罗斯面对的不确定性增大”
但无论谁是幕后黑手,此次恐袭事件对俄罗斯的影响都很大。遇袭地点紧邻莫斯科,而且发生在公共娱乐活动场所,将会进一步加剧俄罗斯民众的不安全感,对普京新任期带来挑战。 今年是超级大选年,欧洲的选举和美国大选正在博弈之中,甚至出现一定程度的混乱,而普京却相对平静地高票当选。相较于西方国家的政治博弈,俄罗斯有更大的政治优势。这也可能是普京今后执政的最大优势。 马克龙的“出兵论”绝对不仅仅是口头之争和外交策略,包含着欧洲对俄罗斯和普京某种深入骨髓的恐惧,同时也包含着对美国政治、对特朗普派的深度失望。除了“伊斯兰国”,莫斯科恐袭幕后凶手还可能是谁?| 智库视点
恐怖分子“不选择隐匿藏入当地庞大移民群体,反而前往受到严格控制的边境地区,显示他们可能是被消耗掉的棋子”。 俄外交部发言人扎哈罗娃在发表的专栏文章中表示,美国有意无意地插手组建极端组织,而极端组织肆无忌惮地在世界各地发动骇人听闻的恐怖袭击。这从另一方面证实了美国参与这次恐袭的可能性。莫斯科恐袭:或是ISIS-K的征兵筹款宣传战
对于ISIS-K这样的恐怖组织来说,发动恐袭不一定是战略需要,而可能是宣传行为。就此而言,本次袭击目标是莫斯科还是纽约,其实并无差别。143人殒命,二十年来最严重恐袭:莫斯科郊外的枪声
多名受访留学生告诉南方周末记者,事件后学校发出通知,呼吁不要去人多的地方。同时课程由线下改为线上,“线下复课的时间还不知道,要等最新通知”。 “虽然‘伊斯兰国’一方宣称对事件负责,但现在确定谁是幕后凶手还为时尚早。” “恐袭时间选在大选后一天,地点则是邻近首都莫斯科的小城。这样的巧合,很难让人觉得与大选无关。”莫斯科恐袭,谁是幕后黑手?
《莫斯科行动》,没写进报道的那些事丨记者手记
能够用砰砰砰、叮铃咣啷的大场面创造一个巨大的寓言,让观众各取所需,各自理解,是一种了不起的创作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