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他们眼中的吴尊友:“疫”线三载,抗“艾”一生
2022年底,郭巍去吴尊友家接他录制12月1日世界艾滋病日的视频,发现他“头发全白了,衣服套在他身上都要大一圈”。化妆时,他特别要求“把憔悴的面容挡一挡”。 吴尊友2012年7月发了第一条微博,最后一条微博停留在2023年4月2日21:22。他常常和网友互动,回应他们的求助、质疑。 世卫授予吴尊友曼德拉健康促进奖的颁奖词写道:“他是在性工作者中设计、试点和扩大服务推广规划的先驱,他建立了中国第一个针具交换项目和第一个大规模阿片类药物替代治疗项目。” -
干细胞移植再次治愈艾滋病患者
“杜塞尔多夫患者”的成功治愈再次证明,利用携带纯合CCR5Δ32突变基因的造血干细胞移植可以有效治愈艾滋病。 (本文首发于2023年3月2日《南方周末》) -
艾滋病患者隐瞒病情结婚,事后撤销不如保障婚前知情权丨快评
因一方未告知实情导致另一方被感染,实例有不少。义乌发生过男方隐瞒艾滋病感染者身份与女方登记结婚导致女方感染,南通则发生过女方隐瞒艾滋病情与男方结婚并生育的事。 (本文首发于2023年1月19日《南方周末》) -
世界艾滋病日丨抗艾40年,青年、老年“两头翘”
2005年之前,我国HIV新发病例一直以注射毒品和经血途径为主。近年来,注射毒品和经血途径导致的HIV传播得到显著控制,但性传播病例却快速上升。尤其是青少年、中老年两大人群的感染者比重攀升的现状,被形象比喻为“两头翘”。 在2020年艾滋病防治“90-90-90”目标未达成后,在2021年6月8日联合国召开的第七十五届艾滋病高级别会议上,各国又承诺了更高标准的“4个95%”目标。从全球层面看,中国艾滋病防治成绩已属上乘。 随着我国艾滋病毒感染者突破100万,艾滋病防控任务也变得越来越重。应深化推进实施预防艾滋病宣传教育、综合干预、扩大检测和治疗、社会综合治理、消除母婴传播、学生预防艾滋病教育“六大工程”。 -
艾滋病第二例:自愈还是治愈?
哈佛大学和麻省理工学院的研究团队发现了全球第二例未经治疗而自愈的艾滋病病毒感染者。 (本文首发于2021年11月25日《南方周末》) -
一夫多妻后,推出一妻多夫绿皮书:探秘南非婚姻“万花筒”
“lobola为女性提供了一系列复杂的福利和责任。尽管女性一般会重视lobola提供的社会地位和受人尊重等支持,但她们也感叹lobola限制了她们追求教育的自由,以及对婚姻的自主权。” 一些南非政客陷入反智主义的泥潭,倾向于将艾滋病归咎于种族隔离政策,却很少将其与婚姻、家庭和性教育等伦理法律问题相提并论。 (本文首发于2021年10月14日《南方周末》) -
世界艾滋病日:艾滋病在中国蔓延的态势,是如何被遏制住的?
编者按: 2020年12月1日是第33个“世界艾滋病日”,今年的宣传主题是“携手防疫抗艾,共担健康责任”。根据国家卫健委疾控局的通报,2020年1月至10月,全国新报告艾滋病感染者11.2万例。 如同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一样,在社会各方的合力之下,中国有效遏制了艾滋病的蔓延态势。截至2020年10月底,全国报告存活艾滋病感染者104.5万,疫情持续处于低流行水平,但由于传播影响因素更加复杂,防治形势依然严峻。 2004年是中国艾滋病防治的转折点,这一年,“四免一关怀”政策施行,包括免费抗病毒治疗、免费自愿咨询检测、免费母婴阻断、艾滋病遗孤免费就学、对艾滋病患者家庭实施关怀救助。 “四免一关怀”政策的提出,彻底改变了中国艾滋病防治的被动局面,也是中国艾滋病防治工作的根基。回顾“四免一关怀”政策落地的过程,既是梳理全社会在危机之下所作出的共同努力,也是对未来的借鉴。 -
第33个世界艾滋病日 “高校防艾二维码”在北京发布
-
国家卫健委回应"静注人免疫球蛋白艾滋病抗体阳性"有关问题
记者从国家卫健委了解到,在2月5日接到上海新兴医药控股有限公司静注人免疫球蛋白(批号:20180610Z)艾滋病抗体阳性有关情况的报告后,国家卫健委立即通报国家药监局,并要求全国各医疗机构暂停使用和封存该公司问题批次药品,做好相关患者的病情观察和监测,配合药品监管部门作好情况调查和药品处置工作。 -
基因编辑原来是这么回事,一张图看懂了
11月26日,来自深圳的科学家贺建奎宣布,一对名为露露和娜娜的基因编辑婴儿于11月在中国健康诞生。由于这对双胞胎的一个基因被编辑,她们出生后即能抵抗艾滋病。不过,“基因编辑婴儿”一事宣布后引来多方质疑,质疑的内容集中于该项研究涉及的伦理问题、必要性和安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