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5岁老人在美容店消费96万:疑似认知障碍患者的权利如何保护?丨快评
2021年中国现存阿尔茨海默病及其他痴呆患者人数接近1700万例。这是一个庞大的数字。如何认定这些痴呆病人的民事行为能力,保护他们的利益,也保护第三方的利益,保护交易安全和稳定,将日益成为一个问题。 -
01:37
断骨增高致终生伤残,“增高手术”还要害多少人丨硬核唠科
来自河南的小安(化名)身高1米64,花费了十几万元进行断骨增高手术,不仅没能得到满意的身高,还落下终生伤残。 这项手术最初仅用于治疗四肢骨骼畸形,矫正后断骨处长出骨痂,患者自然就“长高”了。2015年起,国家明令禁止将断骨增高用于医疗美容项目,但仍有医疗机构通过伪造病历等违法手段兜售“增高手术”。增高手术真的可行吗?断骨增高需要付出怎样的代价? -
喝黑咖练“双开门冰箱”的韩国人,对中式奶茶上头了
茶饮的流行,折射了年轻人对于健康生活等理念的追崇,从“美容茶”到“消肿茶”,喝茶已经成为了韩国年轻人的新时尚。 -
美容仪“生死大考”,“跳水价”敢不敢买?
家用美容仪确实有一定功效,但很难“立竿见影”,也切忌过分夸大,即便是做专业的医美项目,也不是人人都能看到效果。 根据新规,2024年4月1日之前,射频美容仪与剃须刀一样,属于个人护理产品;之后,与心脏起搏器一样,属于最高级别的医疗器械。新规已经落地快一个月,仍未有家用美容仪品牌取得第三类医疗器械证。“现在我们这个行业人士,不焦虑都是不正常的。” 行业的震动,从2022年的“30号文”开始。国内大大小小的射频美容仪品牌大约有五百多家,行业迎接强监管,首先会淘汰一批没有研发实力、贪图“挣快钱”的企业。 -
产科遭关门潮?卫健委要求公立医疗机构“兜底”丨周一健
随着生育率下降,产科面临着“关门”的巨大压力。2024年3月27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办公厅发布通知,要求加强助产服务管理,强调公立医疗机构要承担产科服务兜底责任,从开展生育友好医院建设,促进安全舒适分娩等六个方面提出具体要求。 因直接或间接接触人体,第三类医疗器械是最高管理级别,如心脏起搏器、呼吸机、一次性使用无菌注射器等。由于目前众多射频美容仪还未拥有第三类医疗器械注册证,只能赶在新规落地前尽快清库存。 -
成立24年,看不到广告:“美容美发之王”永琪如何发展250万会员
预付开通了一条类似于准金融的筹资渠道,但不在金融市场监管的范围内。 本质上为联营的模式,降低了永琪的扩张成本,也给了员工当老板的机会。 依靠区域实际控制人统收统支,为永琪留取了大量现金流。 一旦“掐叶子”成功,加上花样繁多的疗程,就会锁定大量回头客,如此循环往复。 -
“美容腐败”Vs从“表哥”到低调腐败:性别偏好影响腐败模式丨快评
现金房产,金银珠宝,名车名表,古董字画,总有一款适合落马官员,也是男女官员腐败的共性。但男性官员与女性官员在贪腐形式上存在爱好上的差别,也是一个看得见的现象。 -
日本花王收购澳洲第一美黑品牌,黑皮肤正成为流行?
相对欧美,亚洲的美黑风的兴起要晚很多,除了古天乐,还有日本的安室奈美惠在当时以小麦色肌肤和电子舞曲的风格引领了一种新的辣妹文化。 如今在国内,随着健身和户外运动的流行,很多的年轻女性开始坚持美黑,无意识或潜意识地对长久以来的“白瘦幼”审美规训进行主动反抗,让“不一样又怎样”成为了一种日常。 “知道”(nz_zhidao)跟你谈谈,美黑是否正成为一种流行。 -
大爷充29万做美容上热搜:中老年人的脸面有多值钱?
-
一女子不满医美效果要求“枪毙主治大夫”:应将此类纠纷纳入医疗事故处理范畴丨快评
医美不应该是美容,而应该是医疗,这应该是社会逐步建立起来的共识。将医美机构纳入《医疗机构管理条例》的管理范畴,加强对医美机构资质的监管,让医患双方的权责实现对等,解决好“未能变美”“未能治好”“危害健康”的责任归属与风险分配问题,完善医患纠纷的解决机制,方能让更多的爱美人士放心地去追逐美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