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十亿网民该如何规范说话:学者众议国家整治网络黑话烂梗
2020年社会关注的“杀妻分尸”案,网上很快出现了“化粪池警告”“绞肉机警告”这类恶俗的烂梗。传达不良价值观往往具有“审丑”倾向,使用者习惯后审美也会降级。 随着网民扩大和市场下沉,网络语言的社会批判或舆论监督的色彩减弱,反之,恶搞戏谑、博眼球、为了新奇而新奇的情况越来越多,趋向于游戏化、戏谑化和低俗化。 语言发展是一个披沙拣金的过程,一些好的语言表达会保留下来,一些坏的语言表达会消失于历史长河之中,比如“点赞”“粉丝”“雷”已经被收入《现代汉语词典》。 -
视频小作文与泛道德批判:真的有助于社会道德风尚的提升吗?
道德批判的目的在于在道德层面上褒美贬丑,惩恶扬善,进而推动对社会道德风尚的提升。然而“泛道德批判”则不然,道德败坏者站在“正义”的高地上抨击他人道德沦丧的怪相和闹剧比比皆是。“泛道德批判”不但不能助推社会道德风尚的提升,反而使得拉大旗作虎皮的投机小人得以横行网络,不但造成舆论监督失焦,还形成 “以无德治有德”的社会道德退步。 -
直播间卖药:“枷锁”在身,难玩花样
面对网友的用药咨询,除了一次次重复药品规格和说明书,主播往往只能无奈地建议咨询专业医师,“我们没有这个资质,不能推荐药品的,您可以按照医嘱来直播间下单”。 虽然《药品网络销售监督管理办法》并未禁止以直播方式销售处方药,但基于广告法规定,目前直播卖药的品类还严格限制在非处方药,处方药仍是“禁区”。 过去,家电、化妆品、茶叶等众多商品都有层层经销体系,现在都被打破了。通过直播卖药,药企有可能会直接面对消费者,成为销售渠道的一个新的突破。 (本文首发于2023年3月2日《南方周末》) -
未成年人网络保护条例再次公开征求意见 要求平台成立外部独立机构进行监督
目前,互联网行业已逐步正视未成年人保护问题的重要性,也翘首以盼监管机构在给出原则性规定之后,做出具体实施细则的指导。 -
谷瑞城无人货架,真的是“天上掉馅饼”的生意?
这一关键操作背后,隐藏着一套“团队计酬”式的激励机制。 “绿色无公害,不仅植物可以用,人也可以喝,你看,人都可以喝,那得多安全,那得多有营养。” 成都市新都区市场监督管理局2018年曾查处一家名为“摩天集团”的跨境网络传销组织。摩天集团当中的多名高管与谷瑞城在职高管重叠。 (本文首发于2021年8月12日《南方周末》) -
快评 | 双十一将近,先将电商平台管起来
正在征求意见的《网络交易监督管理办法》对电商平台“二选一”的处罚是,“责令限期改正,并处一万元以上三万元以下的罚款”。区区3万块罚款,对收入动辄以千亿计的电商平台来说,简直是九牛一毛。 -
发现“美团”“饿了么”存在食品安全隐患,山东一检察院这样做
一起典型案例显示,面对网络餐饮食品安全隐患长期存在的现象,部分地方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监管不到位。检察机关通过行政公益诉讼督促行政部门依法履职。 -
开放监督通道,让网络“卖惨”求捐接受考验
平台至少可以做的一点,是引入对筹款人的监督和举报机制,让举报质疑和求助者的回应同样明显地显示在求助项目的页面上,让网友来判断是否相信求助者,是否愿意捐出自己的爱心。对于严重的骗捐行为,则要通过民事甚至刑事途径来解决,索回捐款,甚至以诈骗罪对骗捐者进行处罚。 -
最高检将网络餐饮纳入重点监督范围
记者从最高检获悉,全国检察机关将统一开展“保障千家万户舌尖上的安全”专项监督活动,网络餐饮生产经营者食品加工违法行为及监管部门是否依法履行职责问题纳入本次重点监督范围。 -
工商重调、食品增强:大市场局“三定”方案提前剧透?
从流传的“三定”方案来看,原工商部门的调整最大。原工商总局共有13个内设机构,而现在,这些内设机构基本不复存在,并新设了信用监督管理、网络交易和监督管理等司局。 在食品监管层面,“三定”方案分设五个司局掌管食品安全,在市场监管总局的27个司(局)中占了近1/5。而原来的食药监总局中,直接和食品安全相关的只有四个司。 缪宝迎提醒南方周末记者,史上首次单独设立化妆品监督管理司,堪称“开创性”突破。